《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一百七十三章 交换(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周益民看了下塑料膜,出乎他的意料,这塑料膜比较厚。不过,透明度没有后世看到的那么高。

只能说,这种塑料膜有优点,也有缺点吧!

但眼下能做到这样,也实属不易。

而岳修也带人检查那些玉米,没有一袋袋打开,而是随机抽查了几袋,做个样子。他们发现,这些玉米都很不错,人家没有拿次品糊弄他们。

后面的交换,就是大队长跟他们对接。

名义上,就是周家庄跟塑料膜厂进行交换。对此,岳修也很赞成这种操作,免得落人口实,对双方都不利。

在村民们的帮忙下,那三车塑料膜卸下来,然后把那堆的玉米搬上塑料膜厂的货车。

讲真,那些玉米搬上车,村民是心疼的,尽管那也不属于他们村的玉米。

周益民也不吝啬,给塑料膜厂来的人,都塞了一包中华,而岳修则是多给1瓶拉菲红酒,反正这玩意他也不缺。

这让塑料膜厂的司机很是高兴。

他们司机虽然是人人羡慕的职业,收入也不低,但中华烟也很少抽呀!一方面是贵,另一方面是不太好买。

1块钱一包的中华烟,是国内最贵的香烟。

“你呀!跟岳叔客气什么?下次还需要塑料膜,直接来找我。”岳修跟周益民说道。

他也想跟周益民拉近关系,谁都能看出,这年轻人以后前途无量。

“好,一定。我们村打算搞大棚种植,塑料膜需求还是很大的。”

岳修也料到周家庄要塑料膜是这种用途。

现在盖塑料大棚并不流行,也不太好推广,主要是很多村子、大队、、农场、公社等都没有那么大的魄力。

怕投入的那些资金等打水漂,浪费劳动力,或者得不偿失。

而这周家庄,他从进村的时候,就感觉到不太一样。

最明显的就是进村的道路。

这道路,比一些公社的主干道都平整、好走。很多地方,对道路建设并不重视,认为能走人就行,没必要搞那么大、搞那么好。

从这条道路,也能看出周家庄的魄力比其他村子大。

“还是你们周家庄有前瞻眼光。”岳修赞道。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