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陛下三思!!”
咸通七年三月二十日,当百官站在咸宁宫外高声呐喊,咸宁宫内却不复往日歌舞不断的景象,而是异常冷清寂静。
空荡荡的殿内,不见任何一人,落针可闻。
直到田允走入殿内,朝着偏殿走去,这才在之后见到了坐在偏殿主位的李漼。
“陛下,百官都在外面,不过几位相公并未过来……”
田允缓缓开口,而李漼闻言缓缓颔首,接着起身准备朝外面走去。
“陛下?”
田允错愕,可这时李漼却越过他,朝外走去,并将脚步停在了咸宁宫门前。
站在这里,他已经可以看到这些正在请他三思的百官,乌泱泱,足有数百人。
恐怕长安之中,近三成官员都在这里了。
“陛下!”
“陛下三思,当下切不可讨伐陇右!”
“陛下……”
见到李漼出现,许许多多官员纷纷作揖,先后开始劝阻起了李漼。
不过他们大多站在原地作揖行礼,并不敢上前谏言。
这种时候,反倒是一名年纪而立的官员起身朝李漼走来,在距离他五步时跪下,手持笏板,声音凄厉:
“救国贱臣、翰林学士刘允章谨冒死上谏皇帝陛下!!”
刘允章举动大胆,而他所说的话,更是令不少官员额头生汗。
不等李漼准许,刘允章便急声道:“臣闻太直者必孤,太清者必死。”
“两汉时晁错建议削减诸侯的封地,结果遭到皇帝诛杀。”
“商鞅帮助秦国铲除不法的臣子,却遭受肉刑而死……”
“如今、臣希望成为继二人之后的第三人!”
刘允章的这番言论,倒是让李漼高看了他一眼,但也仅仅只是一眼。
他想看看刘允章能说出什么话,故此没有打断他,而刘允章也急声道:
“臣见陛下初登皇位时,曾下令各州广开言路,允许直言进谏,言者无罪,以致天下百姓纷纷谏言朝廷。”
“然而陛下不仅不采纳百姓的建议,反而默许下面的贪官污吏对他们用刑。”
“臣曾见到有人被鞭打于市朝,有人被囚禁于园苑,甚至有人被深埋沟壑,人数不计其数。”
“如今大臣们爱惜官位不敢直言,小臣们畏惧死亡不敢进谏,而那些忘生请死、冒死进谏的人却遭到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