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354章 六州失陷(第5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我们出了那么多血,他不可能什么都不出。”

“你现在立刻派人将六个州的百姓数量记下来,我要向他索要粮食。”

尽管多康大军攻破了六州十几座城池和关隘,缴获了不少粮食。

可是正如没卢丹增所说的一样,这几年吐蕃越来越冷,不少土地的青稞产量也越来越低。

多康还算是吐蕃之中,粮食产量比较高的地方了,但多康都有些入不敷出,更别提整个吐蕃了。

尚摩鄢有预感,吐蕃或许还将陷入更大的动乱中,而动乱中最金贵的永远是粮食。

更何况这次他在收复六州的过程中,有几次并未按照刘继隆的军令作战,如果刘继隆恼怒而断绝了与多康的茶叶、粮食贸易,那多康便要陷入缺粮的局面了。

趁此机会,用六州城池土地和人口,加上即将从西川掳掠而来的人口和刘继隆交换粮食、茶叶,这才是正道。

在尚摩鄢这么想的同时,没卢丹增也按照他的安排,对六州的百姓开始了统计。

面对六州的数万百姓,即便尚摩鄢有二百多个学子,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统计好。

正因如此,他让各州守军准备好绳子,用结绳记事的方式,针对每个百姓打个结扣,不分男女老弱。

毕竟他只想用人口来交换粮食,只要把工匠和他们的家人迁徙离去,然后再算好有多少人,以此来向刘继隆要粮食就足够了。

正因如此,各城不到十天时间,便交上来了许多绳结。

没卢丹增派人统计过后,将绳结和书信交往了距离江油二百余里外的盘堤县。

刘继隆见到这一车车绳结和那封书信时,却已经是六月的最后一日。

“四万二千六百五十六口?”

刘继隆望着这三十多车绳结,以及手中书信记载的数目,他没想到六州还有这么多人口。

毕竟昔年开元巅峰时,六州也不过五万口人左右,而经过陇右这么多年的吸纳,当地竟然还有四万二千余口人,这已经超过了他的预估。

即便只剩三成男人,也有上万之数,足够驾驭挽马车,解决五千兵马在二百里内的粮秣转运问题。

想到这里,刘继隆目光看向眼前的青年人。

这是多康将领韦工啰碌的长子韦丹颇章,也是松州番人学校的学子之一。

“老师,书信上的数目与绳结一致,我们不敢欺骗您……”

作为番人学校的学子,韦丹颇章称呼刘继隆为老师,而这也是刘继隆在文化同化番人的手段之一。

番人学校的教材中,常有刘继隆的身影和诗词、乃至他所写的话本。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他翻译成吐蕃文字的汉家佛教经籍。

对于没有接触过这些经籍的学子们来说,这些经籍就好像是刘继隆写给他们认识的一样,称呼老师也不为过。

“老师不会怀疑你们,我会按照这些绳结数量的五倍,从迭州转运粮食前往磨禅城。”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