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343章 蕃蛮会盟(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一些寺庙,甚至以末法时代将要来临为名,利用信众对末日的恐惧敛财。

若非他们手段过于明目张胆,唐武宗和李德裕也不会选择对他们下手。

当初灭佛之举,确实让朝廷积攒了不少钱财,只可惜随着李忱即位,朝廷对佛寺僧众不再严抓,而是采取姑息态度。

老实说,如果李漼真的能狠下决心,对当今天下佛寺下手,甚至把各处道观也都清查一遍,那他还真能获得不少财富,至少三五年内不会为国库钱粮不足而烦恼。

好在法海佛法精湛,成功忽悠住了李漼,不然刘继隆还真有些头疼。

想到这里,刘继隆不免说道:“这天下佛道盛行,不少人借着佛道名头敛财,偏偏百姓还很信这一套。”

“若是能将天下佛寺道观清扫一遍,将滥竽充数之徒发配边塞,将佛田、道田收归朝廷,那恐怕真能为朝廷续命十几年。”

“不过可惜,我们这位至尊没有这样的魄力,更没有这样的远见。”

刘继隆的这番话,令旁边的高进达忍不住道:

“扫除天下佛道,这恐怕会引起民乱……”

“是清扫,而非扫除。”刘继隆打断并纠正了高进达,同时说道:

“天下佛道僧尼十数万众,又有几个人是真心向道的?”

“质举、借贷这些手段,可不仅仅是僧尼在用,不少道士也将此举玩的得心应手。”

“把这群滥竽充数之徒清扫出去,不仅能获得大量财富来改善民生,还能解决部分土地兼并的问题,何乐而不为。”

面对他的这番话,高进达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毕竟天下各业,滥竽充数之人确实不少。

对此,刘继隆也继续说道:“我听闻河西那边僧众也变得有些多,稍后我写信与张节帅说说,僧众虽好,却不能太多。”

如果刘继隆没有记错,历史上的河西归义军到了后期,确实因为百姓投佛者太多而人口稀少。

汉人在河西本就不多,结果不少汉人为了逃脱兵役而成为僧人。

强制兵役固然不对,但也得看场合。

河西的局面,已经到了汉人生死存亡的局面,结果这群人却还跑去做和尚。

张淮深被杀后,这种态势更加无可挽回,到了白衣天子张奉承的时代,沙州不过二三万人,可僧人便高达数千。

这件事如果不从根上杜绝,日后便是成为顽疾,再想解决就难了。

正因如此,陇右的佛寺道观虽多,但却没有僧人和道士。

刘继隆可不会惯着这群人,他可以让僧人和道士去多康六岗和吐谷浑地区传道,但陇右不行。

他现在都恨不得把一个人掰成两个人用,哪有闲工夫让这群人在寺庙里享受太平。

这么想着,刘继隆目光看向陈瑛:“曹茂在兰州做的如何了?可还顺利?”

“不算顺利,但架不住会州的党项、鞑靼、吐蕃人太多。”陈瑛解释道:

“当初朝廷迁徙人口充实会州,本就是选的关内道流民。”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