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340章 少壮难制(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李骥用粗布将黄酒端下,随后不紧不慢为几人斟酒。

待到黄酒倒入杯中,他才继续说道:“当初王守文和吴煨作乱时,我便有了想法。”

“以王守文、吴煨之才,还比不上我手下刘英谚、王思奉等人,可是却凭着三千精骑纵横关内与河东。”

“我军五万之众,若是齐心协力,何愁不能辅佐节帅成就大业!”

李骥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引得马成、尚铎罗、崔恕三人颔首。

“阿兄,节帅说过,如今时机未至。”

曹茂的那紧皱的眉头略微松了松,他最担心李骥有别的心思。

但如今看来,李骥还是他的阿兄,还是忠心于节帅的李阿兄。

“时机?”李骥反问曹茂,接着又笑道:

“我在岷州那么多年时间里,也没少看书,尤其是节帅给我送去的史书。”

“只是我看来看去,只觉得这天下大事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争当皇帝这一件事。”

“这皇帝别人当得,节帅为何不能当?”

“你别忘了,节帅姓刘……”

李骥的话让马成、尚铎罗精神一振,可曹茂皱眉道:

“节帅说过,他祖上并不是什么高门大户。”

“这不重要。”李骥打断他的话,接着说道:

“你读了那么多书,难道不知道金刀之谶?”

金刀之谶,这个自西汉末年就兴起谶言,寓意着刘氏家族将再度崛起并掌握天下大权的天命。

有人说这个谶言是刘秀为了自己的合法性,命人特意传播的。

还有的人说,这是上天传播于民间的谶言。

不论如何,金刀之谶从西汉末年流传到北宋末年,直到赵姓即位后,才渐渐失去了威力。

正因如此,自两汉结束开始,每每遇到天下大乱,总归有姓刘的站出来搅动风雨。

即便与刘姓八竿子打不着,但只要改个刘姓,再令人散播散播金刀之谶,便能很快怂恿出一批百姓来簇拥刘姓之人作乱。

从晋到唐,刘姓都是当之无愧的造反第一大姓。

哪怕如今是大唐,可金刀之谶的威力却依旧没有降低,似乎稍微有权势的刘姓官员,都会被人所怀疑。

一些喜欢污蔑刘姓官员的官员,也常用金刀之谶来污蔑对方。

即便不能成功,也能在非刘姓统治者心中留下疙瘩。

可以说,刘姓被金刀之谶害惨了,明明是大姓,但却因为一个谶言被统治者提防,产生不出五望七姓这种的名门望宗。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