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声爽朗,目光扫视众人后,便将目光落在张昶身上:“告诉马成,让郑处随军,收复鄯州后,他就是鄯州刺史。”
“是!”张昶咧嘴笑着应下,他早就知道节帅不会忘记有功的弟兄。
鄯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位在陇右中仅次于秦州和河州,比渭州位置还重要。
把这样的地方交给旁人,刘继隆自然不放心,所以他很早就想好了鄯州刺史的人选……郑处。
“节帅,您说张河西会接旨前往安西收复四镇吗?”
崔恕沉默许久,忽然开口岔开话题,询问起刘继隆问题。
见他询问,众人纷纷收敛笑容,目光投向刘继隆,而刘继隆却不假思索道:“他会,但事情成不了。”
刘继隆自然知道张议潮是什么性格,但他并不看好张议潮能收复四镇。
老实说,以河西的军事实力,如果真的整顿兵马,挥师西进,那未必收复不了四镇。
可问题在于,河西现在的民生基础太薄弱了,即便唐代的西域气候比后世朝代要好太多太多,河西也支撑不起西征的行动。
沙州之所以繁茂,是因为它是唐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城镇。
后世的西域南疆,除了城市和公路附近,其它地方基本都是戈壁沙漠,而在唐代却不是。
唐代可以从敦煌出发前往蒲昌海(罗布泊),然后沿着赤河和且末河分别前往南疆北部的焉耆、龟兹,以及南疆南部的且末、于阗,最后在南疆西陲的疏勒(喀什)汇合。
只要沿河走,基本一路都是绿洲和草原,因此环境并不算恶劣。
但即便如此,西域能养活的人口也是有限的,不过二三百万人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口十分稀少。
正因如此,进攻西域和治理西域的成本很高。
从沙州的敦煌前往南疆南部的于阗镇,直线距离两千两百余里,尽管路上有几个小城能补充民夫,但军队所需的民夫依旧是一个天文数字。
一伙兵卒,起码要配备一百民夫和最少二十辆挽马车,才能保障他们从沙州到于阗的所需物资。
哪怕于阗国对大唐极为友善,同意臣属大唐并接受张议潮庇护,张议潮也拿不出最少三千甲兵镇守此处。
于阗都如此,更别提疏勒、碎叶、龟兹等距离更为遥远的地方了。
哪怕就是朝廷示意张议潮收复的西州,其距离距离张议潮治下的伊州也超过了四百里。
西州人口近五万,若是能拿下,自然能增强归义军实力。
可问题在于,西州盘踞着数万西州回鹘,想要击败他们,张议潮必须集结河西之力,才有可能实现。
但若是他出兵收复西州,那凉州的索勋必然趁着凉州空虚,趁虚而入。
因此在刘继隆看来,张议潮想要维持当下局面,就没有收复西州的可能。
“张河西……恐怕已经心灰意冷了。”
刘继隆唏嘘开口,众人闻言哑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个狗脚朝廷,他们已经懒得骂了,骂得再多,它也依旧存在,根本无济于事。
“行了,与其关心河西的事情,还是关心我们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