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205章 多方下注(第5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不比渭州差!”崔恕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毕竟渭州是陇右军的东防重点。

“他们有多少兵马?”

刘继隆再次询问,而崔恕也交代道:

“粗略看去,两城兵马最少两千人,此外鄯州基本都是番人,可征调的壮丁起码有五六千人。”

鄯州的汉人,早就在刘继隆和尚婢婢在山丹相处时,迁徙去了甘州。

如今留在鄯州的,基本都是番人,而这也给了刘继隆放开手脚的机会。

哪怕鄯城、湟水再怎么坚固,刘继隆也有办法把它们拿下。

想到这里,刘继隆颔首道:“这次辛苦你了,你先回去休息吧,我已经让人给嫂子他们送去了五匹织锦,你记得让嫂子为你做身衣服。”

“谢节帅!”崔恕连忙行礼,而刘继隆却笑着摆了摆手,继续抡起锄头,为荒田开掘水渠。

十一月的狄道,夜里应该进入零下了,但白天并没有那么冷。

农户开荒,基本都是在冬季,而许多活计也只能在冬季开工。

此时的刘继隆,正带着狄道三千多男丁在开挖水渠。

明年的这个时候,水渠两岸将是熟地,耕种豆、麻、蔬菜等作物。

陇右地势复杂,但总体来说,产粮的地区主要还是河临渭三州和北边的兰州五泉县。

五泉那边迁入了不少人口,开垦的熟地已经达到十五万亩了,即便按照五税一,每年也能缴纳三万多石粮食。

刘继隆准备在解决陇南七个县的民族问题后,便将人口迁徙的重点放在河临渭兰这四个州上。

以四州的潜力,完全开发过后,养活两三百万人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开发。

迁移人口,发放耕牛挽马,不断的开垦荒地,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急不来。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旁边与自己一起挖掘水渠的弟兄道:“去传陈瑛过来!”

“是!”兵卒放下锄头便去找陈瑛,不多时便把陈瑛带到了刘继隆的面前。

“节帅!”

穿着麻衣的陈瑛行礼作揖,刘继隆见他来了,当即也停下手上的活计,示意他走到官道旁边。

“还有一个多月,便有麻布陆陆续续入库了。”

“我想让你带上府库中的织锦绢帛和麻布,继续负责对关内道的贸易。”

“此外,你看看能否从关内道的各镇购买奴隶,都带回兰州登籍造册?”

陈瑛想到了自己会继续负责关内道的贸易,但没想到自家节帅竟然想让自己从各镇购买奴婢。

对此,陈瑛连忙作揖道:

“购买奴婢其实不难,但难点在于关内道各镇都会盘剥一道。”

“如果关内道的饥荒和兵灾已经平息,一个奴隶便要七八贯,算上契税便是十贯。”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