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204章 齐头并进(第1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噼里啪啦……”

十月中旬,爆竹作响,可今日却并非是什么节日,而是刘继隆娶妻的日子。

从州衙到都护府那二百来步的街道左右摆满了竹子,此刻正因火盆熏烤而作响,十分热闹。

街道上,陈靖崇、耿明二人身骑高头大马,为刘继隆接亲。

在他们身后,穿红戴绿的迎亲队伍拉得老长,从都护府向州衙前进。

唐代娶妻较为繁琐,如昨日七娘子他们抵达后,便派人前往了都护府的内堂卧房中铺设新人房,而这个流程叫做铺房。

待到接亲时,迎亲之人又得派人在新娘屋外催妆,而所谓催妆,便是高声朗读催妆诗,催促新娘尽快打扮停当。

陇右衙门都是一群粗人,高进达诗词不行,所以催妆诗便只能由刘继隆提笔写下。

好在他是文科生,抄些催妆诗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娇羞不肯下妆台,侍女环将九子钗。寄语倦妆人说道,轻施朱粉学慵来。”

屋内,听着屋外的催妆诗,早就化好妆的七娘子不由诧异道:“这是谁捉刀所作的?”

“何须捉刀?”封邦彦笑道:“此乃昨夜刘郎君所作。”

“刘郎君奴隶出身,竟能作出此等催妆诗?”

七娘子惊诧,封邦彦也笑道:“好妹妹,如今却是知道阿兄为你挑选了何种良人了吧?”

闻言,七娘子也红着脸点了点头,而院外的催妆诗还在继续。

“十步笙歌响碧霄,严妆无力夜迢迢。羞将双黛凭人试,留与刘郎见后描。”

“说嫁心惊尽日痴,尊前玉箸镇双垂。不知夫婿尤怜惜,却忆娇嗔阿母时……”

三首催妆诗,足以说明刘继隆的“才学”,见状封邦彦也命人打开了大门,护着盖上盖头的七娘子向外走去。

陈靖崇收起了刘继隆所作的催妆诗,命都护府内院的健妇婢女们护着七娘子向外走去。

不多时,她们走出州衙并上轿,护着轿子前往了都护府。

都护府门外,诸多官员都笑着看刘继隆娶妻。

两名健妇代七娘子的阿婆、阿娘执着木棍等待,而刘继隆走下台阶,转身露出毫无防备的后背。

两名健妇用棍子轻轻敲在刘继隆后背上,这在礼制中属于下婿。

做完这一切后,刘继隆翻身上马,绕着轿子走了三圈,而这又唤“障车”。

待刘继隆翻身下马,在场官员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礼钱,投入了都护府门口的竹筐中。

接着,健妇们在地上铺设绢帛,七娘子也戴着盖头走出轿子,踩着绢帛朝内院走去。

瞧着绢帛被铺在地上供人踩踏,王思奉啧啧道:

“这么好的绢帛供人踩踏,名门婚娶的场面果然大。”

站在他旁边的陈靖崇拍了一下他,示意他别多说话,同时也解释道: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