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骥、王思奉带着官员们站在正堂两侧,刘继隆也颔首道:
“你们在将利、复津的治理和练兵我看过了,没有什么问题。”
“与牙商们议事过后,我还得去宕州的怀道,因此盘堤我就不去了。”
“你们与我说说,眼下武州的情况,以及盘堤的渡口修建近况便可。”
他话音落下,李骥没有上前,而是目光示意王思奉上前。
王思奉知道这是自己表现的时候,连忙上前作揖道:“回禀节帅……”
“近些日子来,州衙下属直白前往各乡清查人口,又查出汉口二百五十四,番口三百一十七。”
“武州镇合武、宕二州,镇中有武州军、宕州军、武宕军等三军,合兵一千八百人。”
“盘堤渡口已然修葺,州中有造小舟者,舟可乘兵十二人,亦或载货两千斤。”
王思奉说罢,刘继隆便思考起来。
羌水中游虽然可以通航,但碍于水深和海拔落差较大,因此并不适合大船行走,只能行走一些小舟。
此外,陇西缺乏造船好手,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自己日后若是要进军南方,没有一支好的水师是不行的。
想到这里,刘继隆准备以盘堤渡口为起点,在此磨炼船工的造船技艺和水兵水战能力。
“盘堤渡口的船工有多少人,驻兵几何?”
刘继隆询问王思奉,王思奉连忙作答:“船工十二人,驻兵一旅百人,皆是新募的兵卒,水性不错。”
闻言,刘继隆裁断道:“船工需要扩招,此事我会与那些牙商沟通,从长江两岸雇佣船工来教导他们造大船。”
“盘堤渡口的兵马太少,驻兵一团二百,编制在三镇之外,直属都护府,号武州水师。”
刘继隆吩咐一声,李骥便带王思奉应下。
待他们应下后,刘继隆这才继续道:“岷宕二州的货物,都运到复津了吗?”
“回节帅。”李骥这时走出来作揖道:
“二百张龙须席,十对锦鸡、两对鹦鹉鸟,八千斤炒茶,一千二百斤花椒都运抵此处了。”
“此外,成州运来八百担井盐,专供三川牙商,而武州产出蜡烛两万支,花椒五百斤,炒茶二千六百斤。”
李骥话音落下,王思奉还从身后校尉手中端来一个小盒子,并上前放在了桌案上。
刘继隆将其拿起打开,里面装着拇指大小的好几根金条。
“节帅,这是武州所采的二百六十二两麸金。”
李骥介绍着,刘继隆也掂量了一下这些麸金重量,随后放在一旁,对李骥询问道:“牙商们何日抵达?”
“初三便能抵达。”李骥回答,随后询问道:
“节帅,武宕二州的治理和练兵都差不多了,我是否要回去岷州?”
“嗯!”刘继隆颔首,同时交代道:
“你确实需要去岷州,但并非去治理岷州,而是要准备出征收复三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