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159章 破败河州(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刘继隆说着自己的想法,尚铎罗听后忍不住询问道:“刺史,这些人都发军饷吗?”

“不发。”刘继隆解释道:“我的话,你们选一个人记下,要在五泉、抱罕和以后我们收复的其它地方执行,直到我改换制度为止。”

闻言,斛斯光连忙起身从刘继隆桌案上取过毛笔和空白的文册,担当起了记事员。

见他准备好了,刘继隆这才说道:“陇西的生产被旱情和战争所破坏,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恢复生产,所以要施行两套制度。”

“第一套是原本的军队制度,这群人照样的发饷,平日里的扫盲、训练都不能落下。”

“第二套就是我今天说的这套制度,我管它叫民兵制度。”

“虽然和军队的编制一样,但只有我们派来担任官员的将士们有军饷,伙长和老百姓是没有的。”

“我之所以要搞民兵制度,为的就是恢复生产。”

刘继隆解释了自己要搞民兵制度的原因,给斛斯光充足记录的时间后,他这才继续说道:

“你们都是当兵的,不用我说也清楚百姓和军队的区别。”

“军队下发任务,那是责任到人。”

“现在这套民兵制度,是责任到户。”

“军队的任务是扫盲、训练、作战。”

“民兵的任务就是耕种粮食、收割粮食、日常除草,以及挖掘水渠、修建水车、复耕土地等等。”

“实际上和徭役没有区别,但是我们不能干让百姓吃亏的事情。”

“现在是大旱,粮食紧张,所以要施行配给制,每个人都得干活。”

“等旱情过去,陇西的生产恢复到曾经,那我们就换回正常的制度。”

经过刘继隆这番解释,众人这才清楚了他所说的民兵制度是个什么制度。

不过在他解释过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尚铎罗举手提问,刘继隆颔首示意他开口。

“刺史,我们全军不过二千九百三十二人,着甲的弟兄也这些。”

“凤林关的那些敌军投降过后,我们应该可以扩招几百人,但总数也不过三千多。”

“按照您的说法,每五十户百姓就要留一个弟兄带领他们恢复生产,加上民兵各级武官,需要用的人就多了。”

“这一来一去,起码要从军中抽出三四百个识字的弟兄。”

“这识字的弟兄有多难培养,您比我们更清楚。”

“我们现在还要收复临州和渭州,尚延心这次逃跑是因为没有防备,可现在他跑去临州,自然就有了防备。”

“他们的兵力不低于四千,我们人数本来就少,还要抽调二三百人去带领百姓做事,这……”

尚铎罗没有继续说下去,可他的话却赢得了堂内众人的认可。

对此,刘继隆没有着急,而是沉默片刻后才继续说道: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