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147章 立足之地(第5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没错,就是这里,地底的暗渠最少要在地下三尺,这样才能避免河水蒸发。”

“若是需要水浇灌耕地,直接踩踏这个小型的水转翻车就行。”

七月初二,随着刘继隆入主五泉大半个月,五泉城内外的情况也在一点点改变着。

由于黄河水位下降,加上贞观、开元年间遗留下来的水渠积淤、损毁,因此五泉城虽然紧邻黄河,却没办法浇灌每一亩土地。

对于没有水工的陇西来说,当地百姓根本对付不了一丈落差的黄河。

只是随着刘继隆到来,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五泉城外的水渠,并修筑堰堤、暗渠,尽可能收集足够多的水来解决水浇地的问题。

一些因为蒸发量过大而盐碱的荒地,经过刘继隆引水入渠,不断浇水冲刷而恢复正常。

一丈落差的黄河与水渠,在十几座大型的水转翻车面前不成问题,十几座水转翻车每时每刻都在引黄河水进入地上水渠。

干涸的护城河有了水,百姓也不用走几百步去黄河里取水。

一时间,城外的许多荒地都得到了新生,被种上了麻、豆及罗卜、白菜等作物。

此时此刻,刘继隆正在指导如何挖掘暗渠,而他身边紧紧跟着张昶、尚铎罗等人。

刘继隆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目光停留在了数百步外,埋头开垦荒地的百姓身上。

尽管他们的穿着依旧破烂,可神情却不再麻木,时不时会在埋头干活时说笑。

他们正在一点点恢复一个正常人该有的情绪,而刘继隆要做的就是现有的势头保持下去。

“刺史,这每个月成批成批的杀羊,就城外那三万多牧群,恐怕也顶不了多久。”

马成忍不住叫苦,而陈靖崇也跟着道:“城内一万三千多军民,每天光吃饭就要吃近二百石。”

“按照我们带来的粮食和缴获的粮食,顶多够吃六个半月,这还是时不时屠宰牧群的情况。”

“城外的粮田我看了,最多产出两万石,帮我们多撑四个月。”

“算来算去,想要撑到明年秋收,得想办法弄个一万两三千石才行。”

马成和陈靖崇,这两个曾经学习最认真的家伙,如今负责起了五泉的治理。

对于二人来说,治理五泉城的难度倒是不大,因为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刘继隆都会亲力亲为的解决。

只是粮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哪怕他们已经组织人手捕鱼、打猎,却依旧解决不了他们面对的问题。

对此,刘继隆倒是十分沉稳:“粮食的事情不用太操心,不过两个多月的缺口,大不了我厚着脸皮去求张节度使给我们运批粮食,用甲胄换也行!”

他倒是十分乐观,毕竟五泉的情况在他看来,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他甚至在见过广武和五泉的情况后,不由得对陇西大旱产生了怀疑。

兴修并维护水利这种事,本该是件常态化的事情,但陇西的这些节度使却仿佛跟人机一样,对水利置之不理,这才导致了大唐中前期遗留的水利设施不断损坏。

若是这些水利设施还在,那凭借堰堤和暗渠等水利设施,陇西各州完全可以收集雪水存入暗渠,加上引水的水车来解决耕地用水的事情。

陇西虽然大旱,但也不过就是水位下降,还没有到断流的程度。

这种程度的旱情,比起刘继隆在后世经历过的一些旱情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