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122章 心计深谋(第5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几日后,鄯州四千余大军及六千余名民夫在拓跋怀光、尚铎罗的统帅下向廓州开拔。

与此同时,河陇之地也不算太平。

自论恐热衰败后,河陇之地各自为战,许多部落没有粮食就去抢,而他们的目标多是没有遭受旱情的地方。

大唐西陲的原州、凤州、兴州都遭到了或多或少的劫掠。

边疆遇袭的奏议如雪片飞来,中书门下也是忙得焦头烂额。

身为左散骑常侍,张议潭有心效力,可庙堂上下都在推阻。

几个月时间过去,他身为左散骑常侍,却只能在朝廷赏赐的府邸中看看书,练练字。

这样的生活对于不少人来说梦寐以求,可对于有心报国的张议潭来说,却是一种折磨。

虽说政坛上不得志,但李忱倒是给足了张议潭富足的生活。

张议潭府邸占地六亩有余,前后有三个院子。

前院横长,主院方阔,后院有圆池亭台,三院四周均以廊屋环绕。

前院与主院之间的门称中门,大门和中门多有门楼,院侧有马厩。

唐制规定,王公贵戚和三品以上的大官可以自己在坊墙上开大门,不经由坊门。

所以张议潭的府邸特意开了乌头门,可以在城内主干道直接进入,不需要经过坊门。

府邸的乌头门外插有十二根戟,这也是朝廷所规定的一项规矩。

唐律中,三品以上大官和王公贵戚可以正门外面排列竖立一根根长戟,官品越大,列戟越多,从十根到十六根不等,戟顶还绑有幡旗。

李忱赏赐张议潭六亩有余的三院府邸,还准许其开乌头门,插十二支长戟。

这等富贵于他而言,确实是前五十余年都没有过过的好日子。

只是他在这长安举目无亲,又无法施展抱负,每日只能蜗居书房,品茶览书,偶尔从一些登门拜访的小官小吏口中了解时政。

虽说朝廷无意收复河陇,可河西义旅的故事还是激励了不少青年官员,就连河朔、两淮之地的藩镇得知河西新归,都不由得行事小心了些。

毕竟收复河西这种事情,可是昔年宪宗、武宗都没做到的事情。

如今河西归附,不少藩镇都觉得朝廷中兴,行事纷纷低调了些。

这样的结果,让李忱十分满意,而张议潭只能默默摇头。

“张公,听闻至尊敕祠部检括天下寺及僧尼人数,您猜有多少?”

一名浅绯官袍的官员在书房内与张议潭聊起了时政,他年纪二十八九,模样周正,身姿长壮,不似普通官员那般单薄。

见他开口,张议潭闻言好奇:“不知有几何?”

“大凡寺四千六百,兰若四万,僧尼二十六万五百!”官员双手一挥,报出令人错愕的数额。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