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十年代小村庄》

第二一一章(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赵大鹅自然也知道自己忙不过来,她自己不干活,而且来年还得上学呢,就更没空了。

赵大鹅其实不太想上学,但是到了这个上学的年纪,不去上学,人家该说她不思上进了。

不过那么大一片山,她还是很眼馋的。不过眼馋归眼馋,还是徐徐图之吧。

“那我先报个名,等以后分地啥的,我想全承包了。”

赵廷明哈哈一笑:“行行行,由着你先来。”

赵廷明自然不知道后面一年半载的,就下来新的生活方式了,到时候不仅包产到户,更是把土地平分三十年不变。

但是赵大鹅知道。

这会儿土地不值钱,也没人要就是因为很多东西并不稳定,经历了太多次变化,所以这需要个过程。

当然更关键的是,这个时候粮食也好,水果也罢,都特别特别的廉价。

廉价就会导致,老百姓的积极性很低。

其实有时候也不一定真的就和包产到户有特别大的关系。还是看经济效益。

如果种的玉米一直两毛钱一斤,一亩地产量自然就低了。一亩地粮食,卖了还不够出去打工十天八天的,就都出去打工去了。像周育仁那种瓦匠,一天出去二十几块钱,三天挣出来一亩地的收益,所以这地怎么种,产量都上不去。

是后来几年,陆陆续续的粮食开始大涨价,从两三毛钱,到了四五毛,再到了七八毛,翻了三四番,再加上化肥的大力推广,品种更好,才将产量提升的。

所以,对于老百姓来说,什么说辞都没用。有用的是产出的东西值钱,他自己就会种了。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当然了,分产到户确实也会提高更高的积极性。

赵大鹅琢磨以后再想这个事了。

“那就以后再说。我先回去了呀,大冷天的多烧点柴火,别把那谁冻着。”

那谁,自然就是说的赵铁岳领回来的“同学”了。

赵廷明点点头,随后问了一嘴:“大鹅你那个粉碎机整完了没?”

“没呢。一半天给安装上。对了大爷爷,我能不能去咱们砖厂,赊点砖铺铺地面?”

赵廷明直接愣住了:“……”

这赵大鹅是真心一分钱都不想花,全靠坑。

东台子村有个砖厂,不过效益很差,天天赔钱。冬天早就放假,停了炉子不干了。

来年开春再说。

“这个大爷爷你能做主,咱们自己村的砖厂,分我点砖呗。”赵大鹅央求着。“我给你打个欠条。”

“拉倒吧。你欠医院的欠条,至今还没还……这么算下来,你再拉砖……你就欠村里太多钱了。”赵廷明眉头一皱。

一般来说,都是村里欠别人的,到了赵大鹅这可好,成了她欠村里的。

赵大鹅确实因为程锦湘的事,欠了村里的钱,而且村里那台三轮子,还在医院压着呢。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