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胡惟庸案与空印案中死去者已数不胜数,而今又遇郭桓一案,显然又要掀起另一场血腥屠杀风暴。
谁能不惶恐?谁能无畏惧?
可鲜有人知,这尚且是经过朱标苦苦哀求与朱政细心劝导方才减缓的局面。
否则依老朱原意,根本连分辨的机会都不予留下,干脆直接全部格杀!此刻高坐于御阶上的明太祖,将朝堂百态尽收眼底。
他冷然嗤笑:“你们想必觉得朕总是动辄杀伐,株连甚广?哼,今日朕告诉你:分毫不多!”
“飞黄腾达之际鸡犬随之升天,犯法之时难道不该一家同罪吗?他们那些家眷所享荣华富贵,不过源自盘剥百姓之黑心银钱!让千千万万家庭支离破碎、无处申冤的正是他们,这是他们的因果轮回,绝不多给!”
“朕以此警告天下,若贪污,则这些人便是你的下场!”
“另外,再劝尔等一句:莫学那魏晋与赵宋两代鱼肉乡里的吸血鬼,一面搜刮民脂民膏,一面还想冒充什么名士清流!我大明朝不容此类行径出现!”
“希望诸位能够安守本分,真心诚意为国家做事,为民做主。
要不然……朕定不会再手下留情!听明白了没有?此言绝非虚威胁!”
所有臣子纷纷叩首应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恭顺。
谁敢在此刻触怒龙颜,试图谏阻老朱滥杀?即便一向以正直闻名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也闭口沉默不敢置喙。
历经多次朝廷风波还安然无恙至今者,个个都是深谙保身之道的老狐狸。
稍有差池早成刀下亡魂腐骨矣!
换做北宋南宋时期,若是帝王这般疯狂杀戮官员,怕早有不少人冒着生命危险上书劝阻了吧……
只怕文官们的唾液飞沫,足以让天子溺毙其中。
更有御史言官之类,可能做出抬棺死谏的举动。
当然,他们的目的并非真心求死,
而是借此举吓唬天子一番,从而获取美名。
毕竟,除了极个别真正将家国大义铭记于心之人,大多数人不过是一群贪生怕死之徒。
读书人嘛,不都是追求书本中的黄金屋、颜如玉?这种手段若在两宋时期或许可行,
但放在此刻洪武年间,若是有人敢如此行事,恐怕只会被他人视作痴人疯汉。
此刻,
众多文臣在恐惧过后,无不暗自庆幸且舒了口气。
庆幸陛下尚且留了些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