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寻听得口干舌燥。
相较于楚王负刍给他的理由,赵王偃所说的理由听起来似乎更接近真相!
但对楚王负刍的忠心让熊寻不愿去怀疑楚王负刍,熊寻只能沉声驳斥:“长安犁乃是太一赐予天下的至宝,我大楚岂会抗拒?”
“今我大楚百姓已在锻造长安犁用于耕种,我大楚君臣何故因此生隙?”
“赵王所言,皆是无端之言!”
“天下皆知暴秦横行,先灭韩后灭魏,更破我大楚旧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我王深感不能令得暴秦继续横行,更有心报楚怀王之仇,故而兴兵!”
赵王偃却只是笑了笑。
同为国君,赵王偃看待问题时站在与楚王负刍相同的高度。
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
面对赵王偃的沉默,熊寻不知该如何是好,更不知该如何继续游说。
便自怀中取出一枚竹筒,双手奉上:“此乃我王与赵王之信。”
“请赵王观之!”
熊寻这幅鸵鸟姿态让赵王偃连嘲讽的兴致都没了,淡声吩咐:“传!”
郭开赶忙自熊寻手中接过竹筒,细细核对了封泥印信后方才将其拆开,取出内藏缣帛双手奉与赵王偃。
接过缣帛,赵王偃认真阅览着楚王负刍的亲笔信。
半晌过后,赵王偃将信件交给郭开,手指轻轻敲击案几,陷入沉吟。
郭开赶忙接过信件,迅速阅览一遍后了然颔首:
“楚王意欲与我大赵暗谋出兵。”
“先徐徐增兵以惑秦国,后趁秦不备,南北齐攻,最终于关中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