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他运到大明,用美洲低廉的白银,换取大量大明的昂贵的商品,这些商品一旦运回美洲或者欧洲价值就能翻几倍,乃至十数倍,佛郎机人在这条航线上也赚翻了。
这分明是一条双赢的贸易航线。
第二个问题是,自己刚刚以兵匹马困,兵力不足为借口,搪塞了崇祯调兵关内的平叛的要求,如果现在出兵远征,收复吕宋,这无疑也等于对世人宣告,登莱镇其实还有富余的兵力。
一旦消息传到京师,李俊业再也没有理由搪塞,一旦不出兵,意味着与大明彻底决裂。
这是李俊业不愿意看到的,他还需要大明广大的市场,数不尽的人力,积蓄力量,现在还不是决裂的时候。
当然决裂势不可免,但也要尽量拖一时是一时。
李俊业仔细想了想后,有了应对的方法,而大明又有海禁政策,除了那些走私客和武装走私的海贼外,能出海的人并不多。
再加上吕宋远在南海,与大陆音讯隔绝,只要保密工作做的好,肯定能瞒朝廷一两年。
思定之后,李俊业决定对吕宋动刀子了,佛郎机人在这里经营了这么久,肯定也积累了不少财富,正好以此补充军用,大捞一笔。
李俊业立马给杨大写了一封信,召杨大从高丽前线回到登州,有要事商议。
马上要过年了,登州城内,开始洋溢着节日的气息,最开心的要数各种商人们,四周八方的人纷纷结对入城采买年货,好多商人一日的营收抵寻常十日都不止。
在一个小雪纷纷的日子,得到命令的杨大从登州上岸,马不停蹄的在衙署找到了李俊业。
随杨大上岸的,还有孙之滂的骑兵营和虎大威这一营,还有登州卫所有的卫所兵,以及大湾派出的所有卫所兵。
高丽那边和李俊业设想的一样,只有他不渡江,筋疲力竭的建奴也无心过江,李倧继续在平壤做他的不足两道的王。
两军就这样隔江对峙,谁又不敢有稍微松懈。
李俊业不急,建奴不急,只有李倧一个人急也没用。
多次试探之后,确定建奴无心渡江反攻,所以李俊业干脆开始逐渐抽回部队进入登州休整。
这些卫所兵已经离乡数月,无不思念家乡,此刻高丽的新军也组建了一批出来,完全可以代替原来的工作。
至于营兵,他也开始逐渐采用轮换制,这样所有的部队都有充足的休整期,所有的部队,都能在战场得到训练。
孙之滂部从江原登陆之后,在高丽战场孤军深入,转战南北,其战最多,当然伤亡也是最大的,所以营兵中,李俊业第一个调回的就是他们的营。
至于虎大威部,毕竟是客军,老是让他们在前线这也不是待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