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洗漱之后,打马来到衙署,在衙署里待了一整天,李俊业看了一整天的塘报。
九月间大明督师傅宗龙被李自成俘杀之后,局势就彻底一发不可收拾,中原地区再也无兵可挡,李自成像滚雪球一样,到处攻城掠地。
李俊业看完塘报之后,认为应该给李自成加一把猛料了,他立刻上书崇祯,请求放过狱中的孙传庭,言辞恳切。
他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更应该是趁着无多的时间积蓄力量,以待日后逐鹿天下。
做完了这一切后,李俊业回到家中,今晚他没去书房,而是去了王瑞兰的房间。
在这期间,他收到了浮山周大吉的来信,信中周大吉也是大倒苦水。
原来因为天气太寒冷了,连他得新城建设都不得不全面停工,为了给工地数万人找事做,周大吉只能让这些人到处搬运建筑材料,收集到浮山来,为明天开春做准备。
他明确表明,他那里暂时一个人都吸纳不了,不过他给出了一个可行性的思路,就是让这些人搬东西,牲畜干活不仅要吃精料还吃的多,拉大车对路况也有很高的要求。
可人就没那么多要求了,只要饿不死就能干活,只要能走路,哪里就是路,他给出的解决方法。
以工代赈,让所有的人都去矿场搬运矿石到登州来,只要有口吃的,让这些人干什么就行,只要一日能发两个杂粮做的窝窝头,大把的人抢着干。
如果心再毒点的话,还可以让他们代替牛马拉大车,这样牛马的精料就省下来,毕竟周大吉信誓旦旦的指明,于每日每人两三个窝窝头比起来,只要不饿死就行,他们肯定比牛马吃的还少,更划算。
李俊业感叹不已,乱世里人命低贱,竟然真的连牲畜都不如。
李俊业猛拍大腿,这方法虽然歹毒,实在是太绝了,一举两得,饥民也赈济了,活也干了,他决定就这样干。
但这种方法毕竟只是权宜之计,最好的办法还是要给他们寻找长久的出路。
他更期待的等待大湾孙之滂的来信。
这几日李俊业绞尽脑汁之后,终于画出了蒸汽机的草图,至于蒸汽机具体样的构造,他也没有见过实物。
推演之后,他直接画了三种不同的方案,交给徐牧之,让他们自己去试验,只有知道原理,以及大概得做工方式,这东西的发明,绝对能在李俊业的有生之年能够见到。
对于此,李俊业不上很担心,他更担心冶炼技术,钢铁材料能否跟上蒸汽机发明的节奏,有没有合格的材料的制造蒸汽机。
科技一直是一个系统性的功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并非是仅仅有一个创意,就能做出划时代的发明。
比如燧发枪,十六世纪中叶西方就发明出来了,可在一百多年后,才开始大规模的列装部队。
无他,当时的材料工艺跟不上,造价极高,只能成为贵族精美的玩具,只有等综合科技上来,燧发枪才能成为大通货,列装西方各国军队。
想到这里,李俊业认为自己不能等了,一定得现在就开始设置一所理工学院,开始着手理工类基础的研究。
百业农为先,生产化肥之类的事情对他们来说还有点遥远,但是育种培优确实可以现在就开始的,他也打算借着这个机会再建造一所农业学院。
校址早已选好了,就在正在建设的浮山。
老师叫浮山,他总是觉得拗口,决定给他改成一个不那么拗口的名字,其名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