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均看了一眼带进来的厨娘,厨娘支支吾吾一会儿道:“侯爷若问这样一碗粥需要多少粮食,奴婢算不出,可是奴婢能估算出一斤能熬多少碗?”
这看似一个朝三暮四的简单问题,但对于文盲来说,切入方法不对,有时很难。
看厨娘如此答话,旁边的顾均,“噗嗤”笑出声来。
杏眼,秀眉,五官精致,笑起来时格外的甜美。
李俊业也笑了笑,“那你就说一斤粮食能熬出这样的粥多少碗吧!”
厨娘算也没算,当即回答道:“依照奴婢的经验来看,一斤粮食足可以熬这样的大碗粥七碗。”
石是容量单位,不是重量单位,如果是谷物的话,在当时大概一百二十斤左右,如果是去壳的大米的话,可能有一百五十斤左右,小麦则更重了。
李俊业默默地心算一下,如果一碗这样的粥,一斤能熬七碗,一石粮食刚好在千碗左右,每日两百石,也只能让二十万人喝道。
登莱附近的流民岂止二十万,光是两地附近的穷苦百姓都快有二十万了。
“这样吧!你们再下去重新熬制,粥要比这还清,一斤粮食至少要熬出这样的粥十四碗。”
十四碗,厨娘瞠目结舌。
一旁的顾均抢白道:“这粥看似这么大的一个碗,本就很稀了,一日只得一碗,根本无法饱腹,如此清粥,还要熬成十四碗,那不如干脆不熬粥了,直接煮点米汤给人喝!”
顾均越说越来气,姐妹们私下都叫自己奸商,如果比起奸的话,他觉得与李俊业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再怎么,自己做事情还有底线,而李俊业连底线都没有。
李俊业看了一眼顾均带着愤气的俏脸,微微一笑,“你今天不是刚说,施粥太长,容易让人滋生不劳而获之心,容易养老汉!”
“我是说过,但不是让你给人一日只喝一碗米汤。”顾均急忙解释,他认为一斤熬十四大碗,已经称不上是粥了,这分明是米汤。
“哎!”李俊业叹了口气道:“我不是说过吗?我施粥是为了惠及更多的人,仅是维持他们一丝气力,可从来没说让他们吃饱,依赖于此过冬,想安然过冬,还是需自食其力。”
“此粥一斤熬成十四碗,粥虽清,但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强,再者,我出的粮食计量是大米,大米多金贵啊!一群濒死之人,能吃上草根就不错了,哪有资格喝大米粥。”
“这粥,还可以将大半大米剔除,换成更廉价的杂粮,乃是陈米、糙米,只要能活人够了,真恶极的人,你就是往粥中掺一把沙子,他们也会拿起来喝!”
顾均冷静下来,也觉得这建议不错,他在江南时,虽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知外面疾苦,到登州之后,他见过太多的流民苦难。
只要能让他们有吃的就行了,粥再熬清一点,换成更廉价的杂粮、陈粮,这样就能增加更多的份量,养活更多的人。
比如番薯,价格很便宜,一斤大米在登州足够换三斤番薯,在粥中掺入一定的番薯,不仅份量大为增加,吃起来还是甜甜的,很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