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农民》

第1159章 王大嫂的劝慰(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谁都会离开,只是早与晚。

金州府码头。

驿站马棚里的马,一匹匹精神抖擞。它们都是传递消息的驿马。

金州府百姓自觉的将驿路闪出,只为让消息传达。

百姓们根据马蹄声,就知道战争是不是胜利了?

因为报捷的战马,它的马蹄声总是轻盈而动听。

“报,江口大捷。”

金州府百姓搞不清江口是哪里?但第二日的安国日报就会有详细的说明。

江口大捷!百舸争流展神威,烟火传讯破敌袭!

“报,哭野河渡口大捷!”

哭野河不哭,浮桥托巨龙。百万雄师逐西北!

龙柔深谙标题之道。她办报社已经办的得心应手。

安国日报刚一面世,就会被抢购一空。这其中酒楼,茶馆,戏院,还专门有个环节叫做每日读报。

想要听前线的战事,想要知道安国发生的奇妙故事。那就等着听读报。

报纸的流通,让百姓对家国方针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他们是安国的国民,对安国的事务有了参与感。

这一份认同,大大增加了他们对安国的爱。

而能当一名读报员,成了年轻人最欢迎的职业。

读报员不限男女。但对学历与口齿有严格的要求。

学历放在第一要位,这无可厚非。你总不能连字都不认识,就去读报纸吧。

知识不够渊博,对报纸里的精神和含义就不能准确的传达。

这些都需要学历做支撑。

再就是口齿清晰。说话像含着面疙瘩,说话咕噜咕噜的,能行吗?

说话要字正腔圆,声音要醇厚响亮。尖声尖调,嗲声嗲气都不行。

除了这两条之外,就是要气质好,形象佳。

西门庆和武大郎坐在一起,在不看人品,不看财富,不看学问的时候,谁都会多看西门庆一眼。

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承认,长的好确实是优势。

为此,龙柔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培训班。专职培训播报员。

而一旦成为播报员,就有了成为明星的基础。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