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棱深知,和亲之事关乎两国之未来,不能儿戏。他愿意承担起这份责任,为大清与蒙古的和平与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对于皇后的行为,他却无法接受。一个失去皇后应有风范与教养的女子,如何能够教育出适合成为蒙古王妃的公主?
他的这番话,无疑是在向皇帝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他愿意为大局着想,但也不会盲目妥协。在维护蒙古利益的同时,他也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皇帝闻言,神色复杂。他深知策棱的言辞虽然犀利,但却句句在理。皇后的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皇室的形象和威严。而策棱作为蒙古的超勇亲王,他的态度和立场,无疑会对大清与蒙古的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皆在等待着皇帝的决定。而皇后,则是脸色惨白,身形摇摇欲坠。她深知,自己的行为已经铸成大错,无法挽回。而策棱的这番话,更是让她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皇帝闻言,眉头微微一皱,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他看向超勇亲王策棱,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亲王此言差矣。朕之公主,皆是金枝玉叶,岂容你如此轻蔑?”
超勇亲王策棱却并未因皇帝的威严而退缩,他躬身行礼,语气坚定:“皇上,奴才并非轻蔑公主,实在是担心皇后教养出的公主,性格脾气若如皇后今日之所为,那超勇亲王府确实难以消受。婚姻大事,关乎两族和平,奴才不敢儿戏。”
皇帝沉默片刻,心中暗自思量。他明白,超勇亲王策棱此言,虽是对皇后的不满,但更多的是对婚姻大事的慎重。皇室与蒙古的联姻,历来都是大事,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然而,皇帝心里非常清楚,皇后今天的行为确实太过分了,完全不符合她作为一国之母的身份,这不仅让皇室颜面尽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他面沉似水,目光冷冽地落在超勇亲王策棱身上,那一瞬间,皇帝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毫不留情的决绝。
皇帝缓缓开口说道:“亲王不必担忧,朕的公主们都是经过严格教导和培养的,绝对不会像皇后今天这样失态。如果亲王有意与我朝皇室联姻,朕一定会为亲王精心挑选一位贤良淑德、端庄大方的公主,以彰显我朝对亲王的重视和诚意。”
超勇亲王策棱听到皇帝这番话,心中的不安稍稍缓解了一些。他连忙躬身施礼,感激地说道:“多谢皇上圣明,奴才愿听从皇上的旨意和安排。”
就在这时,原本一直沉默不语的皇后突然像是被激怒了一般,再次尖叫起来:“皇上啊,你为了那些蒙古人,竟然如此对待我!我为你操持后宫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可如今却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皇帝满脸怒容,他的双眼瞪得浑圆,仿佛要喷出火来,直直地盯着眼前的人,怒吼道:“你若能本本分分,朕又岂会如此动怒?今日之事,完全是你咎由自取!”
礼部尚书张卿眼见皇帝如此盛怒,心中暗叫不好,连忙快步上前,躬身施礼,劝慰道:“陛下息怒啊,皇后娘娘想必也是一时情急,才会做出如此举动。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暂且放下个人恩怨,早日定下废后诏书,如此一来,方能平息这场风波啊。”
皇后听到张卿的话,如遭雷击一般,身体猛地一颤,然后像失去支撑的布偶一样,软绵绵地瘫倒在地。她的脸色惨白如纸,毫无血色,原本美丽的眼眸此刻也变得空洞无神,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
皇帝微微颔首,表示对这个决定的认可和坚定。他的目光缓缓转向朝堂之上的众位重臣,这些人都是朝廷的核心力量,他们的意见和态度对于国家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如炬,穿透朝堂的晨雾,环视着每一位臣子。那深邃的眼眸中似乎隐藏着无尽的思绪,他深吸一口气,那气息悠长而沉重,仿佛是在努力平复内心涌动的波澜。紧接着,他缓缓开口,声音郑重而严肃,如同古钟悠扬,震响在朝堂的每一个角落:“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本朝,不再立后。”
这句话一出,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在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众臣们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了惊愕和难以置信的表情。他们或皱眉沉思,或瞪眼愕然,有些人甚至开始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地议论着皇帝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立后,乃是国家大事,关乎着皇室的血脉传承,也关乎着朝廷的稳定与安宁。而如今,皇帝却突然宣布不再立后,这无疑给整个朝廷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不确定性。众臣们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担忧,不知道皇帝究竟是何用意,也不知道这将给朝廷带来怎样的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