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乾光怡然自得地饮了口茶,悠悠地冒出一句:“我早说了。”
另外几人看向杜乾光,眼神钦佩。
当初古文一派要削王扬学籍,是杜乾光力争不退。后来中书令长子谢谖多方联系,援引建元四年旧制——“博士五人共论,可定异才,郡选之外,超擢特举”,密邀国子博士,避开古文一派,以巡学为由,赴荆亲验王扬经术。也是杜乾光一力响应,奔走游说,促成此行。
当时五人之中,有三人都以为,此等书绝非少年人所能独撰,一人从疑,唯杜乾光言:“天才俊逸,岂可以常理度之?若以疑而弃才,是见骐骥未驰,便谓其不能千里;睹和璧未剖,即断其价非连城。疑而阙之,不若试而明之。诸公既疑,不如一试,倘其学不足观,弃之未晚;若其才果非常,乃斯文之幸。”
几人都被他这番话说动,这才有了赴荆之行。
正当众人感慨时,目光好奇者——毛诗博士(毛诗是当时治诗经中的主流学派,毛诗之外,还有鲁诗、齐诗、韩诗三家,也称三家诗)崔愝突然问王扬道:
“你说‘至于千年之后,多不知真术’,这话从何而来?”
众人也反应过来,都看向王扬。
呃。。。。。。从我是千年之后穿越来的。。。。。。
王扬面现戚色,沉声道:
“庄子说:‘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万世之隔,不过旦暮,今之诸儒,于象数一道已多昧真义,千年之下,可以想见矣。”
刘警用力点头,眼中闪着泪光:
“是的是的!正是如此!当今皆仿王弼扫象不论,谁识我真意?今日天降之颜,为我明剖,此天不负我也!”
王扬穿越之前在某名胜处,与某“名道长”偶语,两天后道长突然致电,言愿出两万以学易正法,王扬笑而婉拒,非自秘其术,而是无学问底子,非几月可以传矣。魏晋之后,治易多空疏,降至现代,错解缪术,更是大行其道。刘警能一反当时学风,以象为本,卦法又得正轨,王扬很是敬佩。
他再次向刘警拱手:
“我观先生方才解月L纳甲,又问四五约象数言,细味先生易术理路,似是承孟氏易,又似得姚德祐之遗学,不知道先生到底是。。。。。。”
刘警浑身剧震,飙泪叫道:
“一个是我家学!一个是我师传!之颜你别站着了呜呜呜,快坐啊!!怎么也没个座位啊呜呜啊啊呜!”
刘警又哭又笑,随便抹了几把眼泪,站起身:“之颜来,坐我这儿!”
王扬哪里肯坐,连忙推辞!
刘警也不管王扬怎么说,直接上前来拉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