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柱不动声色的看了一遍札子。
札子里头,写得很详实。年月日,时间人物地点,做了什么坏事,一一皆有记载。
以玉柱的丰富经验,这个札子里头列的这些事儿,他已经信了八成。
大军出征在外,需要粮仓稳妥,不知你有何高见玉柱有心摸一下刘平的底细,便问了个很简单的实操问题。
不曾想,刘平竟说:朝廷自有律例在,按照祖宗之法办理即可。
玉柱很想皱眉,又怕打击了刘平的积极性,又问他:大军需要运粮进镇筸,不知你有何办法
回抚宪大人,征民船,调纤夫,即可。刘平答的理直气壮,玉柱却很无语。
玉柱耐着性子,继续问刘平:世面上,最次的粳米,也就是往年的陈米,几文钱一升
刘平却说:回抚宪大人,下官读的是圣贤书,习的是孔孟之道,岂有问此贱务之理
嗨,他这一反问,竟把玉柱噎在了半山腰,实在是问不下去了。
临来辰州之时,周荃也调过刘平的档案。玉柱知道他是同进士出身,书读得很好,字也写得很不错,向有书法大家之美誉。
而且,刘平的风评上佳,是省内官员们公认的清官。
但是,玉柱当面一问,这位刘同知竟是只知找张辛的错处,却不知道如何办理实务。
玉柱可是官场老油条了。既然,刘平已经和张辛当众撕破了脸皮,那么,只要用对了地方,其实也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妙用。
刘同知,新建的粮库,还缺个监督委员,就由你来兼任吧玉柱索性把清官刘平,放到最容易影响大军后勤的粮库里去,让他充当抓鼠之猫的角色。
抚宪大人,卑职……刘平想推辞不受,玉柱冷下脸,厉声道,要抓住了大大的实证,本抚才好出奏,惩奸除恶,明白么
玉柱给的兼职之缺,对刘平而言,太具有诱惑力了。
傻子都知道,大军云集于辰州附近,运进来,再运出去的粮食,只怕是有几十万石之多。
若是剿匪之战,持续时间一长,甚至是上百万石之多。
以刘平对张辛的了解,张辛不上下其手的暗中大捞,那才叫作有鬼!
刘平虽然不会办实事,却也不傻,他也看得出来,玉柱大致是既往不咎,再错就严办的态度。
卑职谨遵抚宪大人之命,一定替大军守好粮库,绝不叫宵小之徒,偷走一粒粮食。
刘平已经得罪死了张辛,若是没有玉柱的支持,他只怕是在辰州府,甚至是整个偏沅省内,彻底的无法立足了。
出于对清官的尊敬,玉柱亲自送刘平出了行辕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