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擦了擦眼泪,轻声地回道:陛下不必担心,臣妾这是高兴。
李世民怔了一下,很快就回过神来。
他伸手抱着长孙皇后,让她靠在自己的怀中,轻声道:朕辞了东宫的几位少师,其实也是为了承乾好啊。
其实,这也是朕的错。
承乾也才九岁,还是一个孩子,朕却给他安排了好几位老师,每一天的功课,都要一个时辰去完成。
小小年纪,便要早起,要读书、要练字、要上课、要作功课,要背书,要写注释注解。
我们都忘记了,承乾也才九岁。
朕九岁的时候,还会上房子揭瓦呢。
要不是陈平安提醒,朕险些误了承乾!
你看看他现在,好似一个中年人一般,老气横生,一点儿孩子的稚气都没有,本是九岁孩童,可处事说话,处处都不像是九岁。
朕以前还觉得那样的承乾很乖巧懂事,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可是,陈平安说,那样的太子将来更可能会无情无义。
陈平安有言,悲惨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太子小时候就要面临那么多老师的教导,一个一个还都是直臣,总想着把太子教导成为一个圣人。
可是,他们可能连自己的儿子都教不好,又怎能教得好太子呢。
朕听闻,深以为然。
故此,才会辞了几位少师,减轻承乾的压力。
说起来,朕刚刚还在想,要如何和你说道说道,该怎么教好承乾。
陈平安说,九岁的承乾,不必要要求太多,有孝心、有善心,便是最好。
长孙皇后听完,也停止了抽噎。
她起身,朝着上苍,拜了拜。
感谢上苍,有陈平安这般英才辅佐二郎,此乃大唐之幸、社稷之福。
说完。
又看向了李世民。
臣妾虽然是妇道人家,却也从二郎这里听到陈少监之建言,也能感受到他的赤子之心,忠臣良言。
臣妾倒是想要好生地感谢他呢。
未曾想,他能直谏,难能可贵呀。
长孙皇后是真的很感谢、十分感激陈平安的建言。
想这段时间。
李世民不声不响辞了东宫几位少师,让不少大臣都有一些疑惑。
长孙无忌更是让人通信,询问长孙皇后,后宫是不是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