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觉得反重力是未来科技,短时间根本是不可能用到的,而现在却是觉得技术应用近在眼前。
很快。
行人进入了实验室大楼。
虽然改名为'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实际上,实验室前面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建造了后面的实验中心。
王浩知道徐保功等人的迫切,就干脆带他们去了实验中心,现场做了一次实验。
现在的实验相对容易了很多,因为材料可以
重复使用,设备都没有任何变化,只需要通电、降温而已。
之前最大的难点是降温,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提升以后,降温也成了小问题,只需要往冷却导管里注入液気,并控制导管内温度就可以了。
实验室早就准备好了。
等领导组一进来,就直接正式进行实验。
很快。
结果出来了。
设备横向面产生了交流重力场,强度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虽然领导组亲眼看到了实验,可实际上,他们能看到的只是检测装置的数据,具体情况还是要解释了。
王浩说了起来,「我们是在导体的横向面和边缘位置,特别放置了检测装置。」
「这个设计难度很高,因为横向面基本没有空间,而腾出空间可能会改变材料布局。
「我们还针对性的,对检测装置进行了调整,才完成了设计。。。。。。。」
王浩说了一大堆设计的不容易,随后就介绍起了研究,「现在我们能制造的横向交流重力场,强度在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八十二之间。」
「数据基本是稳定的。」
他说着看了一眼其他人,也知道大家关心的,和自己关心的一样,摇头继续道,「但是设备本身以及冷却液都很重,总计在三吨以上,所以,想要让设备自己飞起来。。。。。。。暂时不可能。」
虽然他很期待能制造出反重力飞行器,但要攻克的技术还有很多,比如,设备本身的重量太高。
包括材料,也包括附带装置,冷却液都是很重的,而且还需要持续不断的添加。
另外,百分之八十可不是百分之百,即便减重高达五分之四,想要自动悬浮也是不可能的。
研究还远远没有达到制造飞行装置的程度。
当然了。
因为超导临界温度的提升,大大降低了成本,再加上作用于设备本身的交流重力场强超过百分之八十,新技术肯定是有一定应用空间的。
王浩说的内容也让领导组一阵激动,他们也意识到新技术,确实是有了应用空间。
哪怕是应用空间再狭小,反重力技术投入应用本身,就是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了。
王浩继续道,「我们做的申请是因为准备进行一项大型实验,需要用到超过八吨以上的CA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