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笑笑:“最近军中还好吧?”
廉浩军点点头:“上次平叛,军中折损了三千人。不过回来之后,三千人很快就招募到了。”
“每年七八月的时候,雅山郡、南阳郡、南郡、斜谷郡都会遭遇到洪水灾害,西北军那边事情倒不是很多的,东北军的战线太长,到时几万西北军就干脆抽出去抗洪救灾吧!”
廉浩军点点头:“你上次就说过的,军队在和平时期就是要助农的。你这次过来很好,我们这边一边在训练,一边还抽了将士帮助一些老百姓的。”
“很好。这样就能够跟老百姓打成一片,今后万一有事,也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榷场的收入我也看过,虽然不是很好,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目的。毕竟两边的军事情势是很重要的。”
“是啊!我也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提高榷场的收益。对了,对面的经济状况现在比较好了,特别是最近两边的百姓来往多了一些,收益也就高了。”
“对面的情况你也要弄清楚。我们大雅国经历了好几次的平叛,虽然人口有损失,但是经济上反而有了突破。而且我们的国情和对面有点不同,我们只有一条边境线,可对面有两条,而且那一条情势更加危险。不过,萧太后是个明白人,也知道国家困难的原因,当然也是找到了一条捷径。现在两国都是在计划埋头发展经济,因此短时间内还不会发生冲突。当然,你也不能只关注边关,而不注意国内。还有,你的政治警惕性不高,这是你的缺点。一个将军不只是会带兵打仗,还要有前瞻性的思维和战略性眼光。和平时期,军队的重要性无法得到提升,所以坐冷板凳的时候也是有的。对了,方明悟这个人,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照实说。”
廉浩军愣了,最后道:“这个人给义父的感觉,就是一个善于投机取巧的人。不过能力有,只要有机会,他就不会放弃。”
就是这几句话,算是廉浩军跟方明悟从事多年的简洁而又中肯的评价。周扬点点头:“有进取心是好的,但是太急功近利的话,可也不太好。”
“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
“那倒没有!毕竟他是我提起来的副宰相,我也想从多方面了解他!”
周扬很想在外面多玩几天,可是太后却派了人过来,毕竟朝中大事还离不开周扬,而且七月份的时候就是太子大典的日子,周扬不回去,太后有点不放心的。
钦天监正使唐中平来到王府,说了太子大典的日期定在了七月十六,据说这天是黄道吉日。
“听说礼部侍郎已经丁忧去了,目前礼部侍郎可有人接替?”
唐中平不知道周扬为什么会有此一问,难道是他?唐中平心里就像是揣了一只小鹿,“是的,小官听说宋大人已经回去半月了,没有听过有谁接替他!”
周扬看了看他,笑了笑:“太子大典你们一定要用心,拿出你的本事和能力来!”
就是这样说不清道不明的话,让唐中平感受到了无穷无尽的动力:“太师放心,下官一定谨遵太师吩咐!”
秋月过来,拿了一封信:“这是兵器监监正卓大人派人送过来的!”
周扬打开信,心中顿时叫好。早先卓明在雅安王溃败后,就带着人去了信都府下面各县,终于在驿马县的一个山坳里找到了制作火炮的窝点。周扬就命卓明带着兵器监的部分工匠赶去那里,秘密研制火炮。如今,有了成效。
火炮的配方经过多次测试后,终于找到了最佳配方比例,如今火炮最大的射程达到了五百米,这个距离是目前任何弓箭无法到达的,而且威力很大。
周扬写了一封信,让秋月亲自送去卢芬那里。
周扬回来,就有很多人前来拜访了。不过,太后派了人过来,周扬就只好进了宫。
龙殿里,太后、明太妃、皇贵妃、杨大等人在座。
“外面就那么好玩?朝堂都不要了?”太后没好气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