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嫁高门,主母难当》

第333章 质问公主,勇气可嘉(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清代的官窑被称为御窑厂,生产出来瓷器专供于皇室使用,制作上往往使用金彩、墨彩、珐琅彩等方式,花里胡哨,尽显清代奢华之风。

眼前的瓷盘看似普通,甚至连卖家都看走眼了。

但通过林然的鉴宝奇术,只用一眼就判断出它出于官窑之手,只是没有流入皇室,因为这就是他的练手作品,使用的材料是官窑的料,做的却是自己的玩具。

清代对于官窑的管控极为严格,但内部问题始终存在,永远有人能中饱私囊。

手中的瓷盘便是其一。

林然把瓷盘的来历告诉了魏成斌和杨建龙,杨建林假装听懂的点了点头。

魏成斌却大为震撼:"林先生,这瓷盘你只是触摸就能看出原料"

他简直难以置信。

其实前段时间搞研究,他也觉得这瓷盘比起其他的瓷器,所使用的材料更加细腻。

因为民窑瓷器的胎比较厚,拉坯也较为随意,所以材料要求很低,只要不是太硬就行。

但官窑不一样,它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对外进行销售,只给皇室作为生活用品。

要求自然也高出喜多,要求做工规整,大小一致,同时对于釉面的要求极薄。

至于釉色,两者的区别倒不大,毕竟在清代时,制瓷颜料配方都对外公布了,民间一样能进行调制。

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精细程度,民窑为了赚钱,烧制时间短,位置要求不高,经常会出现受热不均匀导致的变形,甚至连匣钵有没有破也不在乎。

官窑则刚好相反,这样会导致两者的手感相差巨大。

林然在刚才闭眼时,看到了清代官窑里的场景。

一位烧瓷师傅在感慨:"民窑出现远早于官窑,最后却成为了皇家的玩物,实在可悲。"

另外一人赶紧劝他闭嘴,祸从口出。

他便在这种环境下,烧出了手里的瓷盘。

"希望有一天,天下归心。"他喃喃自语道。

林然睁开眼睛,就在盘底看见了四个字。

天下归心。

"太神奇了。"不过就在这时,林然感觉一股血腥味传来,有点恶心。

坐在他对面的魏成斌率先发现林然流鼻血了,赶紧拿出毛巾递给他:"林先生,你是上火了吗你仰起头休息一下。"

怎么突然出血了

林然也有些没弄明白,刚才还好好的。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