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藏看到他这动作,眉头紧蹙,很是不满,但在人家的地盘,又是人家的东西,他有不满也只能憋着。
在心里,他已经打定了主意,这要真的是雪舟等杨的画作,不管用何种手段都要带回日本,绝不能让它继续留在这片土地,尤其是留在这个华夏青年的手上。
长长的会议桌两侧,两幅长轴依次打开。
一幅画,一幅字,书画双全。
有村这次带来的是一幅长绢,展开足足近35米。而内容,齐鸣有点抓瞎,这他压根看不懂,因为这是一副草书!
根据考证,草书应该是从汉代开始出现。草书大家,有草圣之称的张芝就是东汉人物。其次就要算书圣王羲之和他儿子王献之。
王羲之被称书圣,靠的可不止是那一篇天下。
齐鸣站在中间,对着这幅字有点茫然,跟个木头一样。几人都沉迷其中,他也不方便这时候打搅他们的思路。
于是他拿起了被一起推过来的牛皮纸袋,打开纸袋,里头是一堆厚厚的资料,有文件,有照片。
齐鸣有点汗颜,他是靠资料,才知道这幅草书的作者和作品的名字:王铎
1642年作
草书诗卷
手卷。
1642年,又叫王铎,齐鸣心下了然,原来是这位,那这幅草书会有如此浓郁的紫气也就不难理解了。
王铎,明朝书画家,位列明末书法三大家,在明末清初的艺术圈,这人可以说是执牛耳者。不过齐鸣对这位的了解,并不在他的艺术造诣,而是在他的政治生涯。
王铎和明朝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并称“南董北王”,两人的人生很像,都是明朝重臣,都精通书画,最后都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董其昌名声臭,还算有点冤枉,顶多算是教子无方,加一个为富不仁。而王铎,被骂纯粹是活该。
这位出身一般,祖籍河南,家里就是一个农户,但他在读书上是个天才。18岁中举,20岁中进士,21岁入翰林,22岁放江南主考。
放到现在,相当于18岁考到全省前一百名,上了985名校。20岁,考上中科院院士。21岁进入了国务院秘书处。22岁,负责整个江苏浙江上海的高考出卷,阅卷,录取工作。
这种人生经历别说当今社会,就是放古代也是凤毛麟角。
此后他的仕途更是开了挂,在明朝末期官至东阁大学士,内阁副首辅。也就是咱们国家如今的副总理,实际权力要远高于副总理。
后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上吊,满清入关,发生这些事情时,王铎正在南京,算是躲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