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颍国公傅友德、东莞伯何荣及五军都督府所有淮西老臣,他们早已整装待发!
这些人,都是那种只认自家人的性格。
不管朱怀是否有杀戮行为,只要他是家人,那就足以。
他们只知道,刑部逮捕了朱怀,至于其他细节,他们一无所知!
所有人都被愤怒冲昏了理智!
不只这些人,刘三吾似乎也听到了风声,带着方孝孺两名文人,竟然一同奔往刑部衙门!
在刑部,虽然杨尚书不愿让朱怀戴镣铐,但诏狱中的那些官员,却不敢放任他。
这个少年所犯的罪行太过凶残,若是一旦暴动,谁也阻止不了朱怀。
而刑部大牢的老头,乃是文豫章的人。
“将这重大犯人戴上镣铐!"
老头眼中的光芒充满阴霾,对朱怀并无善意。
清晨,雾气已消散,刑部的牢房并不洁净,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
明朝时期,国家设有三大司法机关,即刑部、大理寺以及都察院,统称为“三法司”。
大理寺和刑部都有专门的监狱。
当然,除了都察院之外,还有锦衣卫也有其诏狱,不过进了刑部和大理寺的监狱尚可释放,进入锦衣卫的诏狱则多半是“有去无回”!
狱中的老头被称为马伯,人们都这样称呼他。长年累月的囚禁生活使狱卒们忘记了马伯的真实名字。
但他们知道,马伯并非寻常之人。
朱怀盯着面前的马伯,思考片刻后轻声询问:“刚才路上尚书大人并没有给我戴镣铐,现在进到牢房,为何你要这样做呢?”
马伯冷哼了一声,他对发生在应天大街米酿胡同的大案心知肚明。
当年他不过是一介农民,如今能拥有如今的一切,皆因文侍郎给予的机缘。
当得知文侍郎的独子文伯祺竟惨遭此少年残忍杀害时,马伯冷笑,“尚书大人戴不戴镣铐我不得而知,但这里有个牢房规矩得遵守!"
朱怀凝视着他一眼,看来自己遭遇刻意为难了。
但他坦然道:“既然这样,那这副镣铐我也就不会轻易解开了。”
马伯仰天大笑,仿佛听了个笑话,“你在逗我吧?”
"这枷锁,你以为是你想要戴就能戴的吗?你要解开,有问过老头我同意了吗?就算天王老子到了,到了老头我这地盘,也得听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