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分析完,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两位夫子无须过多揣测,待刘夫子驾临,一切自会揭晓。”
今日在场的,或是翰林院学士,或是国子监官员,无一不是经过寒窗苦读,通过科举选拔而出。
并且,要进入翰林院任职,还需在科举高中之后,从一甲进士中再次选拔优秀者参加考试。
因此,翰林院在明朝时期,堪称儒生中地位最高之处。
尽管如此,他们并未因自身地位崇高而表现出丝毫傲慢。
他们都清楚,如今这部学说已在各地流传开来,那么撰写这部学说的人,极有可能如同孔讷一般,引领大明儒家的发展。
对于这样一位难得一见的大儒,他们无不渴望与其结交,对其自身裨益无穷!
交谈间,画舫已被悄然推开。
众人迅速起身,回头望去。
然而紧接着,所有人都愣住了,甚至表情都变得僵硬。
只见刘三吾亲自作揖,恭请朱怀先行入内。
待朱怀负手步入,见到室内这群大儒时,他也颇感意外。
“你?”
黄子澄吞咽了一下口水,犹豫了一下才向刘三吾道:“刘夫子,今日宴会乃是一件极为庄重的事情,恐怕不宜邀请无关之人前来参加吧?”
孔讷站在旁边,同样惊愕不已,但他并未开口。
片刻之后,孔讷似有所悟,胡须微微颤抖。
难道那部《道德经》,又出自他手不成?
对于朱怀,孔讷不敢妄自尊大,也不敢过于放肆。
不仅是孔讷,翰林院这群人也仿佛如刺猬般紧张,见到朱怀,个个僵硬无比。
刘文善如何丧命,尽管他们尚未得到确切消息,但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已有了各自的判断。
只因一句指责朱怀上梁不正下梁歪,就被朱元璋下令处决!
对于是否这个缘由,他们并无定论,然而除此之外,他们找不出刘文善遇害的其他可能性!
刘三吾困惑地看向黄子澄,问道:“何谓无关之人?”
旁人都不敢招惹朱怀,但黄子澄却无所畏惧!
他正义凛然地指向朱怀,质问道:“此人岂非正是无关之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