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二百一十五章财政困局(第4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当了一年多的皇帝,他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对御史这种生物,早就没有了最初的耐心。

这帮家伙除了擅长从鸡蛋中挑骨头外,具体的事情,那是一件也不干。

吃了败仗的朱景逸,肯定是要问罪的。

可在治罪之前,总得先安排人接手,东南各省的军事指挥权。

不把这些问题处理好,就先拿下朱景逸,非得出大乱子。

“臣等遵旨!”

群臣齐声回答道。

嘴上答应好好的,一众挨了训斥的御史,并没有善罢甘休。

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这些人正在憋大招。

御史都察院是要干活的,平常时间监察同僚,那太过得罪人了。

相比之下,还是落井下石,操作起来更有性价比。

“陛下,战场上局势变化莫测,我等远在千里之外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不妨让朱阁老上奏,详细陈述战败的经过,再决定是否追责。

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派出援兵。

长沙已经丢了,叛军下一个目标多半是武昌,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力保武昌不失!”

首辅吕寿同开口提议道。

朱景逸刚入阁,马上就进行问罪,内阁就成了一个笑话。

百官们为了入阁努力奋斗终生,可不是为了充当笑话的。

无论是为了朝中的稳定,还是为了内阁的面子,此时他都要拉朱景逸一把。

就算要进行问罪,也必须拖上几个月,等风头过了再说。

在这期间,朱景逸如果能够自救,同样有机会咸鱼翻身。

这是阁臣应有的待遇。

“成国公,现在有哪些部队可以调动?”

永宁帝开口询问道。

大虞朝采取的多重管理制度,避免了一家独大,同样也不可避免的牺牲了效率。

相比兵部的文官时常调动,都督府人员结构就要稳定的多,基本上一干就可以到退休。

论起对全国军队的了解,还是勋贵们更甚一筹。

“陛下,如果要增援湖广的话,臣建议从四川、河南、山东、陕西等地调兵。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