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刀行》

第233章县衙对峙(第5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滚开!”

丹阳书院山长宋明枢憋了满肚子火,一把就将上来迎接的衙役推开。

带着一群人,乌压压进入县衙正堂。

“吴县令!”

这老头上堂后依旧很硬气,随意拱手便冷声道:“听说你怀疑是我书院在二碑湾捣鬼?”

“宋山长请息怒。”

吴县令眼中隐有不悦,但仍旧耐着性子回道:“只是城隍庙来人,来询问一些那边情况,怎么会怀疑书院呢?”

见他服软,宋山长脸色才算稍好一些。

李衍则在旁边冷眼旁观。

有些事,他早已通过情报有了判断。

别看这些书院学子义正言辞,但说实话,他们之所以发火,还和吴县令闹矛盾,无非是利益作祟。

如今朝堂最大的争斗,就是本土官绅与开海商人之间,双方利益其实冲突不大。

说白了,还是个“礼”。

“士农工商”,乃神州大地古礼,重农抑商乃是国本,而如今各地商会却想借着开海这股风,将商人的地位提高。

而大宣皇帝,一是要弥补几次大战和修复皇城造成的国库空虚,二也是想借这股力量,压制各地氏族官绅。

这些人的根本,无非就是掌控土地和人口,不仅积累丰厚身家,在地方上颇有权势,还借着官身逃避税银。

若只是一地,看不出什么。

但全国大大小小官绅,盘踞各地,都这么干,就好似无数硕鼠,疯狂侵蚀国家根基。

官富、民穷、国库空虚。

这才是大宣朝前些年的真正写照。

更让大宣皇帝恼火的是,这些人拐着弯骂他穷兵黩武,才使得国库空虚。

若非开海获利颇丰,这二年让朝廷缓了口气,朝堂之上,皇权的威严,早就被群臣压制。

皇帝借开海派压制本土派,才是根由。

这件事,很多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一个驿站是否开放,可以由商人花钱入住,都会吵得不可开交。

背后,便是商人们的一次次试探。

至于国家祭祀之礼,因为没人触碰,所以太玄正教才保持着超然物外的地位。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