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劳力,不但卖了戴国将士,连薛国也给卖了。
甚至连李解的国际地位,也随着子橐蜚的“大厥”,直接跨过了吴国。
威震中原嘛。
自己的不幸铸就了敌人的成功,这要是不恨得牙痒痒,简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图谋报复的宋国人并不在少数,上上下下都有,也算是难得的戮力同心。
只是硬实力上,双方是有差距的,宋国精英高层,并非没有逼数。
李解这个吴国带忠臣,只要一天没造反,那就还是吴国人。正面刚李解,那就是宣战吴国。
所以不管主观意愿还是客观现实上来说,宋国都只能扶持阿猫阿狗来挠人。
挠得李解得狂犬病得破伤风最好,挠了没效果,至少让人心里有阴影,也挺痛快不是?
只是让宋国间谍们有些难受,李解连这样的机会,似乎都不打算给宋国人。
“以淮水伯府铁器之数,只怕淮北之地,当真会再度变成粮仓。”
即便是现在,入眼处不是草原就是丛楚,甚至有些香樟树,经过几十年的摆烂放荒,已经长得成人粗细。
树冠茂密不说,连成一片,还真是蔚为壮观。
就这样的自然生态,不管是哪个国家过来,首先砍树就是个大问题。
砍完之后,复耕还是个大问题。
不管哪一样,都需要用到大量人力、工具。
或许青壮劳力对陈宋吴楚来说,那不算什么事儿。
但是工具就不一样了,宝贵的青铜器,不可能全部浪费在劳动工具上。
李解恰好跟他们相反,最缺的就是劳力,工具反而不缺。
哪怕现在没有足够的生铁产量,光石器加工的超强效率,组织人手用石斧一斧子一斧子地砍树,也完全不愁石器工具的硬性消耗。
“若能联合齐鲁,或有……”
“齐鲁如何能勾连?”
宋国人自己都不信,现在倒是有个契机,李解在淮中城,居然推行考试选才,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信号。
甚至都不用宋国人去宣传,齐鲁就有精英开始宣扬这等行径的危害,一旦形成大势,高爵厚禄很难继续轻松地传递下去。
只是不管列国怎么想的,或许为了“赤霞”,或许为了“紫霄”,甚至可能还有为了陶瓷或者铁器的,都是依旧保持着跟李解之间的商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