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此,有人私底下,便称呼李小白为“白娘子”、“小白娘”、“白小娘”,但大体上,也是将“娘”这个称谓,以一种很诡异的方法推广开来。
连带着在淮夷、吴人方言的基础上,“娘”“郎”对应,原先的“良人”“女良人”称呼虽然还在用,但以往能够称呼“良人”“女良人”的,不太可能是野人、夷人。
于是野人、夷人出身的,对这样的称呼,或多或少,肯定有点敏感。
新出来的故事、称呼、词语,用起来则是半点压力都没有。
尤其是这一个月的新生儿,凡是女儿,家主便对外说是“新添小娘”;凡是儿子,就对外说“幸得小郎”。
如此种种,说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习惯,习惯之后,也就自然。
旁人不觉得这有什么,连商无忌也不觉得有什么,但对魏羽、胥飞等人晋国年轻英杰而言,他们在旧有的优势之上,又比其它在淮中城的列国年轻精英,要更加的高大上。
因为他们就是潮流,潮流就是声音!
商无忌在办公室的时候,还不觉得称呼如何,毕竟衙署内除了偶尔爆一句“肏”,一应交流,还是比较正式严肃的。
中午吃饭,商无忌从食堂离开,登上马车之后,就听到有个佐官的随从前来禀报一些家事,开口就是“小郎君在学堂同人相争,头角打出了血,娘子在家中很是焦急”。
一句家中闲事,用了“小郎君”“娘子”两个称谓,而且一听就是非常顺口,并没有生搬硬套的意思。
听到这里,商无忌在马车中有了个想法,便对御手道:“少待换上便装,寻个馆子坐坐。”
“君子是要吃茶还是听书?”
“吃茶如何,听书又如何?”
“吃茶就是闲聊,听人谈天说地;听书是时兴的去处,有小说家讲故事。”
“小说……家?”
“之前‘淮水伯使赵太后’,都是小说家凑出来的故事,不是真的。”
“我怎会不知这是假的?!”
商无忌顿时恼怒,自家妹夫被人编排,他当然不爽,因为自己妹妹生了双胞胎,都没有现在那个什么赵太后红啊。
楚国臭娘们儿!
“去听书罢!”
“是!”
御手是阴乡商氏为数不多在“白沙勇夫”序列中,做到过队长的。
虽说只是小队长,但经验丰富实力强横,绝非寻常的车把式。
能够成为商无忌的御手,自然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不多时,二人换了装束,商无忌直接就是脚踩芒鞋,手持竹杖,然后一身白袍短衫短裤,这淮中城的装束,就是这么随便。
除了正式场合穿戴需要得体,日常中的装扮,除了不允许裸露之外,其他都是没有硬性要求的。
以前在江阴邑时,商无忌多少还顾及一下士人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