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江河水总有入海之时。
反观人生之志,却常常难以实现,不觉令人抱憾终生。
“不,丞相北伐的失败,是早已注定了的。”
“什么?”
闻言,诸葛亮愕然。
杨仪、李福听得此话,更是骇然色变。
望着他们,李牧的眼神透出清澈。
“丞相北伐,曾经上书朝廷。慷慨激昂的出师表,汉兴自诩,也曾拜读。遥想昔日,丞相尚在隆中。先帝三顾丞相于草庐之中,咨丞相以天下大事。那时候,丞相的隆中对,还记得是怎么说的么?”
“嗯……”
诸葛亮双眸微沉,不知所云。
“若我了解得不错,丞相为先主设计,先取荆南以为基业。而后夺川蜀、下汉中,与曹***、孙权成鼎足之势,是也不是?”
“是。”
诸葛亮坦然应答,刚刚失控的情绪,如今稍有平缓。
事实证明,他是这么说的,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如若不然,目下蜀国的基业,试问从何而来。
未出隆中,已定三分之计。
昔日身在隆中,他还自比管仲、乐毅。
虽然如今,复兴汉室的大梦,未曾如愿。然而想到自己的隆中对以及其中的大智慧,很可能流传后世。
这结果,还是让弥留遗憾的诸葛亮,得到了些许的宽慰。
“殊不知,丞相毕生最大的败笔,就出在这里。”
“什么?!?”
一句话,瞬间让诸葛亮惊住。
即便智慧如他,此时也想不明白李牧究竟什么意思。
明明是大智慧体现的高光时刻,怎么反倒是成为了自己人生最大的败笔。
“汉兴,此话到底何意?”
诸葛亮目视李牧,情绪明显有些激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