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晚霞村的村民炸毛了,一个个交头接耳,耳唾沫横飞,就差隔着围栏把手指戳对方脸上。
咋恁不要脸呢?过路要收费这是啥道理?又不是啥官府驿站城门!
一个破村子,走了两日才到的山旮旯,瞧着没比他们晚霞村好哪儿去,也就是位置特殊了些。那再特殊,也不能张口要钱呐,还有没有王法了!
石大郎咋说的?到地儿了,村里人会很热情上前帮着牵驴拉骡,拾掇好饭菜,连热水都是提前备好,就等着过路的客人泡脚去乏。眼下他们是不指望啥热水,甚至都没想留宿,留不起啊,石大郎说住一晚要三钱银子,吃喝另算,主家只包畜生的草料和柴火钱,若客人嫌饭菜难以下咽,想多添盘荤腥啥的,杀一只跑山鸡就要二钱银子。
四五人的走商队伍,一晚便能花费一两银子左右,在府城客栈住上一宿都不定有这个花费。
宰客宰的相当明显,毫不收敛!
在路上时,石大郎便说了这事儿,大家伙听得一愣一愣的,就差说他是大肥羊。啥跑山鸡一只值二钱银子啊?还不收柴火钱,天老爷,靠山而居最不缺的就是柴火,竹耙子在后院一捞都能捞上小半篓,这还值当说。
破屋破顶住一宿要三钱银,咋?床上铺的不是竹片子是金条子不成?睡了能原地升天还是多活几年增寿啊?
他们坚决不做这冤大头!
在路上就商量好了,若邬陵山下的村子还有人,没跟着逃荒,村民好说话开了道让他们过,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甭管“客栈”开着关着,他们就是一群土地里讨食的泥腿子,住不起天价屋,更吃不起天价肉,有人上前拉驴,他们就好言婉拒了去。
若对方不讲理,呵呵,汉子们被操练两日,赵老汉偷摸让小宝把砍刀藏到板车里,私下还给他们瞅过一眼,刀身湛湛泛光,一看就锋利,砍手砍脚削脑袋不在话下。
晚霞村的汉子见过血,见刀不憷,反而觉得很有底气,大不了直接操家伙干!
故而,纵使荆棘木栏后的村民如何叫嚣,他们也没多上火,要钱没有,要命也不给!
夕阳如血,斜挂西边儿。
木栏后的村民好似料定了他们会老实掏钱,就算今日不乐意掏,明日,后日,待不住了,耗不起了,迟早也得老老实实拿钱兑粮求他们开门。
自打新平县地动,他们村的生意就跟那北风吹一样萧条。
月前,冷了快两年的村口频频出现车马,途径而过皆是些被护卫家丁簇拥拱卫的老爷夫人们,少则一行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他们试图上前招揽,但被对方一鞭子抽在地上,扬起的灰尘也遮挡不住护卫腰间悬挂的寒刀。
村里老人警醒,联想今年迟迟不下雨,天时不丰,许是外头已出现旱情之乱象,这群携家带口的富贵大户乃是举家逃难之人。
邬陵也没下雨,但邬陵山多树密,他们世代居住在此,祖上更是洞人,山中何地有泉眼,有水池,河道、湖泊,他们一清二楚。便是山下老井干涸,他们也没少过水喝,更没缺过粮食。
武陵山本就没有多少田地,靠山吃山,家家户户粮仓里囤了不少山货,往年赚取行商过客食宿路费,赚来的银钱买了数不清的粮食存放在地窖里,吃个三五年不成问题
。
不操心粮食,
更没少过水源,
逃难之人除了富户,还有不少农户百姓,带刀的他们惹不起,留着山上的人收拾,不带刀的他们还能畏惧不成?
村里人一商量,便阻了道,开始收取过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