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林子里人不少。
隔老远就听见争执谩骂,好像是两个妇人因为茅坑的事吵了起来,年轻那个骂年老那个拉屎屙尿不挖坑,一进林子就踩了一脚,大热天蚊虫到处飞,还没水洗,草鞋连带脚底板黏糊糊恶心得让人直打干呕。
婆子自是不服气,叉腰跺脚唾沫横飞骂她泥腿子还讲究这些,以前在村里进山拾柴感觉来了谁不是裤腰带一解蹲下随地解决?难不成还要挖个茅坑不成?
想啥呢!
“当自己是大户人家的夫人啊,蹲坑拉帘子,擦屎用草纸!”婆子那根散发着臭味的粗糙手指就差戳到年轻妇人鼻子上,干裂的双唇张张合合,露出一口大黄牙,“这才出门几日,见过几个夫人小姐,就跟着学上那套讲究了?一个村的谁不知谁的跟脚,罗大妞,你我祖上三代都是随地乱拉乱吐的泥腿子,拉完折根树枝一擦,端着碗蹲在茅房都能哼哧哼哧刨饭吃得香,呵,眼下搁这儿跟我踩不踩臭不臭的干啥!咋,你在村里是没挑过粪吗?!”
不等罗大妞说话,她口水喷溅,骂个不歇:“真以为和大户人家走一条大路,就和人家一样了,夫人小姐赶路坐马车,吃饭用瓷碗,喝水要茶杯,干啥都使唤下人你呢?全靠两条腿走路,累死累活到了休息地儿,还得紧着工夫埋锅造饭,都累得要死要活了,嚯,拉个屎还要挖坑!你可真讲究啊!”
“踩一脚又咋了?地上全是落叶,脱了鞋擦两把了事儿,嚷嚷啥嚷嚷”
婆子白眼翻上天,心道这蠢婆娘还好不是自家媳妇,不然得糟心死!
窝在村里大半辈子,没去镇上赶过两回集,这遭逃难,在路上见了两眼夫人小姐讲究做派,你猜怎么着?嚯,跟着讲究起来了!
“你!”被唤为罗大妞的妇人气得胸口阵阵起伏,指着婆子的手都在发抖。
骂不过,想找村里关系好的妇人帮忙,扭头一看,地上躺满了人,一个个累得睁不开眼,根本没人搭理她们。
这样的热闹还不少,为着点鸡毛蒜皮的事儿,你占我位置,你薅我柴火,你偷舀我水啥的,四处都是吵闹声。
满仓望着林子里挤挤攘攘的几百号人,或蹲或坐或躺或忙,闹麻了,跟赶大集一样,整的热火朝天。
比脚掌还厚的枯枝落叶被人用竹耙子薅成几个巨大的堆儿,腾出来的空地上铺满了凉席,上头躺着尚在襁褓的婴孩和累得瘫软眯觉的小娃,旁边还守着个盘腿编草鞋的婆子。
离凉席稍远的地儿,汉子在垒灶,妇人在揉面,姑娘小子来回跑着抱柴火,手脚快些的人家已经烧上了火,打火石砰砰磕着,火星子一起,鼓起腮帮子一吹,眨个眼的工夫就烟熏火燎起来。
缭绕的烟雾吹向前方正在编箩筐修板车的老汉,就算休息双手都闲不下来。
再往前,前方大道上停满数不清的推车,箩筐、背篓、水桶等家当物什,几乎把道路堵满,只在中间留了一处仅容一辆马车经过的道。
每一处推车旁,都有八九个年轻汉子守着,相隔几丈的距离,看向外人的目光充满了防备。
他们手握柴刀,脚踩锄头,武器不离身。
数人数不清,看家当约莫能瞅出来,不算只有三五人的独户人家,只看大队伍,得有五六波人。
观亲近姿态和说话态度,应该都是同一个村,或同族亲戚搭伴而行,一行人多的几十上百号,少的也有二三十个。
满仓没搭理一直死死盯着他们的一群汉子,他带人绕着林子转了一圈,寻了个离人群稍远的地儿,捡了根树枝划了个圈,这处背靠大石,三面通风,得给王婶儿家留着。
“你俩在这儿守着,有人靠近就驱走。”
满仓低声安排,“把周围树叶扒拉扒拉,空出一片地儿来,再仔细检查有没有蛇,石缝洞眼啥的都好生掏掏,别咬到娃子们。”
“好。”两个汉子忙不迭点头,他们早就习惯每到一处落脚地先检查四周安全,有人驱人,有蛇赶蛇。
满仓又在附近转了一圈,那头的烟飘不过来,确实是个好位置。
附近应该有水源,否则不会有这么多人在此处歇脚,尤其大道上那些个没进林子的独户人家,携家带口的,全副身家都在眼皮子底下,见着人躲都来不及,咋敢和大村大族凑堆儿?
这世道,赶夜路都比见生人来得安全,遇到心狠手辣的直接把你板车抢了,婆娘儿女掳了,运气好留你一条命,运气不好,两三年后山窝水沟不过是多一具无名骸骨。
一路走来,大山教了他们很多,宁可把人往最坏的那头想,都不能把人想的太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