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啊?小鸡啄米?
赵小宝揪着大嫂的衣裳,抬起头,懵懵懂懂看着她:“大嫂,什么鸡爪呀?周大糠是人呀,不是鸡。”
朱氏连忙蹲下身捂住她的嘴,瞧了眼四周,像是生怕被人听见,小声道:“呸呸呸,小孩子什么都没听见,勿怪勿怪。”
王氏也是吓得直呸,她呸还不算,让赵小宝也呸,赵小宝听话地呸了两声,她大嫂这才不捂她嘴了。
她也机灵,晓得这事儿小娃子不能说,就缩在娘怀里听她和大嫂摆谈。
“莫不是院子里的鸡进屋踩的吧?”王氏半信半疑,活了大半辈子,吃过的席面不知多少,要说下葬后最热闹的话题当属这事儿,人都好说嘴,尤其喜欢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甚至会忍不住琢磨自个死了,下辈子投身个啥胎。
谁都不想投畜生道,尤其是鸡鸭猪,到头来都要被杀了吃肉,惨得很。
“周大娘说这几日她家的鸡都关在鸡舍里,家中娃子也说鸡没跑到院里来,更别说去堂屋。”朱氏搓了搓胳膊,继续道:“要说这事儿不可信,是家里的鸡趁着人不注意踩了香灰堆,可这另外两家,有个是蹄子哎,这又是咋个说法?眼下我们村都没人养猪,总不能是咱家的驴跑人家堂屋去踩灰了吧?”
王氏吓一跳:“真的假的,看错没,真是蹄子?”
“大家伙都这么说,咋可能看错!”其实她也没瞧见,都是听别人说的,一个个传得有鼻子有眼,鸡爪常见,蹄子不常见,说他们投的都是苦胎,“还有一户没踩灰,村里人都说它不愿回家,娘你是知晓的,那家亲娘偏心,心疼大房和三房,他二房中不溜的,一直不咋受待见。”
这倒是,死的这三个人,两个周家的,一个王家的。中不溜那个叫王二锄,他上头有个大哥,下面有个弟弟,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中不溜的最吃亏,两头不遭待见,平日里媳妇娃子在家里也多被嫌弃,村里人都瞧在眼里。
偏心这种事,家家户户都有,就他们家也不例外,偏心闺女,这些朱氏都晓得。只是爹娘除了偏心闺女,三个儿子倒是手心手背一样厚,家里没啥大矛盾也是这个原因,不然像王二锄家二老偏成那般模样,家里的屋顶早就被掀翻了。
“我听说这次去于家弯,王大斧和王三镰躲着不愿冒头,王家二老这才把王二锄推了出来。”朱氏说,“老二说,王二锄是他看着落气的,死前答应了他,日后村里会看顾他的家人……出殡日他不愿回家踩灰告知家里,想来心里是藏着怨。村中妇人说,回头私下问问王二锄的婆娘要不要分家,若她想分,就让村老出面,让王家老两口把她们母子分出来单过,田,房子、存银都不叫她们吃亏,日后咱再帮衬着些,等娃长大能顶立门户了,日子也就顺当了。”
王氏点头,叹了口气:“既然二田这么说,村里如何且不管,日后你们妯娌几个多和二锄婆娘多走动,你爹如今在村里有两分脸面,把面子给二锄媳妇做起来,做给王家老两口看,让他们晓得儿子虽然死了,但留下的婆娘儿女有村里人看护。分家过清净日子最好,若是不分家,也不能让她们母子像以前一样被欺负。”
二锄是为村里死的,村里理应多照顾他的家人,就算王家老两口扯把什么家务事
,她们也有话头堵回去。
不过这也得看二锄媳妇能不能立起来,若性子像萝卜娘,坚韧硬气,就算单独立门户也能把娃子拉扯长大。若性子弱,扛不起事儿,哎,还不如不分家,缩头缩脑将就着过。
寡妇的日子不好过啊!
丧事过去后,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多出来的锄头,村里抓阄分配,抓到的就分一把,没抓到就认栽,气氛搞得很是火热,算是近段时间村里唯一一件喜事儿。
乡下泥腿子置办个锄头镰刀啥的不容易,好些人家一把锄头传三代人,和铁搭上边儿的物什就没便宜的,都是磨了又磨,磨到发光发亮,家里汉子当个宝贝稀罕的不得了。
趁着乱把锄头捡回来,这事儿别说,连赵老汉都没想到,反应过来后就是哐哐拍着赵三旺的肩膀直呼好小子,有脑子,真不愧是你啊,从小偷鸡摸狗都摸出经验来了,捡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