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一次亏,这次她是说啥都不敢再回娘家嘚瑟了,看着生气的老头子,耸了吧唧道:“不说了就是。”
李大河他们几家也是如此,一个个都紧着皮子,提着心,家中妇人见天进山挖笋挖野菜,汉子们砍树削木打板车,得了空闲还要去河里担水浇地,忙得脚不沾地。
村里人见他们打板车,心眼子多的也跟着打,缺心眼的就站在一旁笑话乐呵,还说:“老赵家打车板子是有头驴,你们跟着凑啥热闹?也要去卖驴不成?”
“哎呦,你们几家是偷摸着发财啊,都要买驴了。”
“日后你们几家出门全是驴车,哈哈哈,那场面不晓得多威风,十里八村头一份。”
李大河懒得和他们掰扯,更不会解释,心里的狐疑也在日渐燥热的天气里变得坚定,相信赵老哥,他说啥就做啥,不要多问,反正他不会害我。
内心坚定,干活就愈发麻利,等板车打好,他们几家人还选了个天气没那么热的日子,结伴去清河镇买了些陈粮,还掏出大部分家当买了不少粗盐。都不是傻子,这天气瞧着愁人啊,见天的热,但凡有点脑子的都觉出了些门道,若今年会干旱,地里的粮食必会减产,就算不为今年,也要为明年一大家子的口粮做打算。
还有盐,人离不得盐,缺盐浑身没力气,一样要死人。
院子里摆着的两个板车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他们事情怕是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做打算。
这时候没人敢再守着钱匣子舍不得往外掏,事关一家老小的命,就是再抠门的妇人都得交出钥匙。
忙忙碌碌中,日头一日比一日毒辣。
大榕树下,几个老头摇着蒲扇,人没动弹一下,还有树叶子遮阴,就摆谈几句的工夫,那汗水滴滴答答往下流。
阳光刺得人眼睛发疼,往远处看,一个个大光圈晃得人脑子发晕,脚底板更是阵阵发烫,穿着草鞋都挡不住滚烫炙热。天气太热了,担水的汉子都不敢在外头晃荡,尤其是正午时分,连娃子都不允许出门调皮,就怕晒中了暑。
“今年不太对头啊。”说话的老头一个劲儿扒拉领口,一张老皮子像是陈年腊肉,晒得黑里泛红,透亮的汗水从额头顺着面颊流到敞开的胸膛,给皮子泼出一层油光般透亮,“我咋感觉今儿比昨儿更热了?我家老大老二天不亮就去河里担水,一日来回不知多少趟,地里还是干着,照这么下去,早晚得裂缝。”
“我家大弯那块田已经干裂缝了,那头离河边远,不过少浇了两桶水,今晨我去瞧好险
没给我吓死!”
“哎,天老爷啊,就会磋磨人,要么下大雨,要么不下雨,前头淹了田,现在干了地,难道神仙也和皇帝老儿一样换着当不成,该下雨时不下,不该下时下个不停,全没个朝夕说法,全凭了心意。”
往年就是热,那也是七八月的事了,今年才初夏开头,天上的太阳就烤人得很,夜里也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左翻右翻凉席都是烫的,蚊子再多都得开着窗睡觉,一日到头也就那会儿晚风是凉快的。
活得年头长,啥事儿都经历过,几个老木头桩子都觉今年日子要难过了。
“你家打板车没?”
“打啥板车,费力不讨好,打了都没处使。”
李大河他们几家打板车,一副要跟着赵大根逃难的架势,这段时间村里人都在私下嘀咕呢,天气也就比往年热得早些,咋就要到逃难的地步了?大户人家迁徙又咋了?庆州府本就不平静,又是流民又是征兵,换成他们是大老爷,手里有花不完的银子,吃不完的粮食,也想换个地儿过安稳日子,免得一个不留神遭了难,岂不是大亏特亏?
大根未免谨慎过了头,说句难听话,就算真干旱了,你难道就要丢下祖坟跑路啦?就他们村里那口老井,不是吹,往年咋干旱都没缺过水。
何况还有一条河呢,人渴不了,庄稼也渴不了,顶多人累了些罢了,只要撑过今年,明年也就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