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汉也说了山上的情况,树木倾倒,一路捡了不少动物的尸体,乱的不成样。
吃了朝食,赵大山扛着锄头又去了地里,赵三地修好屋顶,也跟着去帮忙。赵老汉带着赵二田把山坡清理了一下,吹断的树根拖回来丢在院子里,树枝啥的也捡回来丢屋檐下,日后晒干了当柴火烧。
雨势太大,赵小宝被拘着不准出门,一早上就干坐在屋檐下和小黑子耍。
吃了午食,雨势没有一丝减缓,瞧着还越来越大。
赵老汉出门一趟,回来拎着两条大鱼和几条小鲫鱼,把水草丢地上,把鱼全放入屋檐下接雨水的水桶里,看着乖乖坐在板凳上的闺女,他笑着道:“河边水位涨的厉害,篓子下去不多时就装了鱼,小宝想喝鱼汤不?爹让你二哥去隔壁村买两块豆腐给你做豆腐鱼汤喝。”
“想喝鱼汤。”赵小宝慢吞吞挪到水桶边儿,大鱼和她手臂一样长,两条就装了满桶,小鲫鱼太小了,都瞧不见,“爹,小鲫鱼可不可以不吃呀?放鱼塘里养着,长大了再吃。”
“成,小宝想养就养,小五不是说得空了要把鱼塘挖大些?爹多给你抓点鱼养着,日后想吃鱼就自个抓。”赵老汉冲灶房喊了声老婆子,王氏应了一声,擦了擦手头的水,回屋里拿了十几文递给他。
赵老汉接过铜板,先是去了趟仓房,又拿了俩鱼篓出来:“你二哥在河边呢,爹去了啊。”
“小宝也要去。”赵小宝忙跟着起身,着急地直跺脚,“不想在家里,想去,想去。”小五他们吃完午食就跑了,说是去河边捉鱼,她也好想去,可娘不让。
“小宝,外头雨大着呢,路也滑,乖啊,咱就在家里耍,你看小黑子都没出门。”王氏忙从灶房探出身子,一个劲儿朝老头子使眼色,让他赶紧走,回来招惹娃干啥。
赵老汉当没瞧见,他可见不得闺女这幅模样,随手把篓子一放,去仓房拿了她的小蓑衣和斗笠:“去,和爹一起去,着啥急,爹还能丢下你走了不成?你娘就是瞎担心,能有啥事儿,咱小宝听话着呢,绝对不去危险的地方,是不是呀小宝?”
“嗯嗯。”赵小宝连忙点头保证,“不去危险的地方,离河边远一点。”
“真是爹的好闺女!”父女俩一唱一和,挤眉弄眼满脸小心思,乐得嘎嘎的。
王氏没法子,只能叮嘱他看好闺女,也不拦了。
不多时,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行走在雨雾中。
赵小宝不要爹抱,一个人慢慢走,路滑,她就踩着有草的地儿,不走泥巴路就不会摔跤。
赵老汉放慢步子,
遇到村里人就停下来唠会嗑,都在犯愁这雨下的不是时候,瞅着一时半会儿还停不了,秧田怕是要遭难。
“只盼这雨能早些停,河水涨了,排水也来不及,前头有两家还因为这事儿吵了起来,手里都拿着锄头,瞧着挺上火,给周围人吓得够呛,连忙拉开了。”村民叹气道。
赵老汉回头看了眼闺女,还搁哪儿慢慢走呢,疑惑问道:“又吵啥?”
“都怕淹到秧田,上头的水放到下头,下面的排不及,心里着急可不就上火。”村民摇了摇头,“大家伙的田都是挨着的,看的也是老天爷的脸色,我也不晓得有啥可吵,实在不行就把水渠挖开点嘛,多大点事儿。”
说话间,有扛着锄头拿着鱼篓子的汉子从他们身边走过,眼下村里是既担心秧田,又不想错过好机会,大雨天好逮鱼,只要下篓子基本就是十拿九稳。
“心里都上火。”闺女走近,赵老汉也收了话头,背着手继续往前走。
出了村,一眼望去,几乎每一块田的田坎上都站着一个披蓑衣戴斗笠的汉子,拿着锄头走来走去。不盯着不行,就像先前那人说的,上面的田把水排到你这块田来,若你不及时排出去,到时淹了秧田,前头刚撒上的稻种就彻底完蛋了。
到了河边,赵小宝被勒令不准靠近,她也听话,站在远处看爹把砸碎的螺蛳丢到鱼篓里,又薅了两把水草塞进去,之后走在汹涌流动的河边,寻了块水草丰沛地儿,解开麻绳,手就那么一掷,鱼篓晃荡两下就消失在水面上。
插上木柄,赵老汉起身拍了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