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洗漱完,一家子各回各屋,再拖拉下去怕是天都要亮了。
…
翌日,天光大亮。
温暖的阳光从半掩的窗户照射进来,院里传来一道清脆的笑声,好似风击铃铛,十分悦耳。
贺瑾瑜缓缓睁开眼,就看见五张挤来挤去的大脸对着他,好似对他充满好奇,嘴里惊呼声不断,仿佛他是什么稀罕物。
他眉心微皱,张了张嘴,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你醒啦?”最小的赵喜见他望向自己,忙扭头冲院子里喊,“奶,那个小屁孩醒了!”
小屁孩?谁?说他吗?
贺瑾瑜躺着没动,周围环境很陌生,这不是他熟悉的地方,护卫大哥也不在身旁,他不敢轻举妄动。
“睡不醒的小朋友睡醒了吗?”之前那道笑声的主人惊呼一声,贺瑾瑜下意识看门口,就见一个胖墩墩的小女娃一溜烟跑了进来。
她身后跟着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老妇人。
赵小宝冲过来,趴在床沿好奇地盯着他瞧了片刻,见他真的醒了,脸颊不由荡出两个梨涡:“你终于醒啦,肚子饿不饿呀?”
贺瑾瑜紧抿双唇,视线一直望着门口,手指有些焦急地抠着掌心。
“醒了就先吃点东西吧。”王氏看着围在一旁的五个小子,“小五,你去灶房把你小姑吃剩的粥端过来。”
久不见护卫大哥,贺瑾瑜终于有些着急了,他慢慢坐起身,看着明显是一家之长的王氏,肃着脸拱了拱小手,十分礼貌:“问阿奶安,请问李宣大哥何在?我想见他。”
“李宣,可是与你一起的那个年轻男子?”见他才六七岁的稚龄,却像个小大人般懂礼数,对她一个乡下陌生老妇口称“阿奶”,王氏原还有些冷硬的心肠,见此也不由软了些。
“是,就是他,我想见李宣大哥。”贺瑾瑜眼睛一亮,随即不知想到什么,清亮的眸中闪过一抹黯然和恨意,他忙低下头掩去。
王氏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
正好此时赵小五端着粥过来,王氏接
过碗坐在床边,用勺子舀了半勺米粥递到他嘴边,温声道:“听小宝说你在路上一直昏睡,没吃什么东西,你还小,身子骨不能熬坏喽,先吃点米粥吧。”
贺瑾瑜望着递到嘴边的勺子,缺了半个口,碗中的粥亦是米少水多。余光扫了眼这间屋子,是乡下常见的黄泥茅草房,眼前的老妇和站在周围的五个男孩儿均是身着粗布麻衣,只有双手托着小脸趴在床沿的小女孩穿着藕粉襦裙,是屋子里唯一的亮色。
眼前的一切,都在给他传递一个信息,他如今在乡下,而收留他的这家人日子过得并不富裕。
这碗米粥,已是相当珍贵之物。
他是家中长子,从小被父亲带在身旁亲自教导,曾数次随父亲下乡体察民情,对村里百姓的桌上餐食和住宿环境了然于心。百姓喜欢儿孙,不爱闺女,这家人倒是正好相反,小女孩养的好,男孩倒是养的有几分随意。
不过一个照面,他心里便有了计较。
“多谢。”
他想伸手接过勺子,却连抬胳膊的力气都使不出来,他并未逞强,只略带几分不好意思地垂着小脑袋,任由眼前的阿奶一口口喂食。
小半碗米粥下肚,他感觉胃里舒服了不少,于是看向王氏,再次开口道:“阿奶,我想见李宣大哥。”
王氏收起碗勺,扭头冲外头喊道:“老大媳妇,你去地里把老大叫回来。”
“哎!”朱氏应了声,丢下笤帚就出了门。
贺瑾瑜心头一跳,莫名有些不安,李宣大哥不在这里吗?为何是去叫她家大儿?从他醒来到现在已经过去很久了,如果李宣大哥在,他一定会立马出现在他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