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的眼光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能在老师的眼睛下面睡觉的都是技术人。
在众多急切的眼神下,许瑾瑜睡得还不错,甚至还打起呼噜。
没办法刚长途跋涉来到京城,只睡了几个小时就被弄起来上朝,不困的不是人。
看许瑾瑜睡的挺香,
宣帝和百官们只好商量起红薯和土豆的分配问题。
这一分配就出了问题。
一个县城种出来的红薯和土豆怎么够全国分呢。
户部尚书:"江南温度适宜,乃鱼米之乡,不用分配。"
这位祖籍北方。
礼部尚书:"江南是鱼米之乡,但仍有饥民,少分配可以,不分配不行。"
这位出自江南。
兵部右侍郎的声音格外粗犷,"我们北狼关乃边塞之地,缺粮最为严重,应该给我们北狼关多一点。"
"不行!"
六部尚书齐声反对。
许瑾瑜一个激灵被吓醒。
一醒来就听见有人在慷慨激昂的讲话,
"北狼关每年都有狼骑侵扰,要是这些种子流到草原上事情就大了。"
"可以种在别的地方,再给北狼关运过去。"
说的挺有道理,许瑾瑜点点头。
一个粗犷的声音毫不客气的反驳,"你说的好听,每年边关的粮食都不够吃。"
"再说运过去,种子还不是一样会流出去,还不如大大方方的种呢。"
"只要我们的将士能吃饱,北狼关一定能安然无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哎,这说话的是谁?"
许瑾瑜拍拍自己身边的官员。
那位官员被许瑾瑜拍的一颤,回头偷瞄了一眼许瑾瑜快速的说道:"那位是兵部侍郎蒋海蒋大人,出身北狼关守将,后来做了兵部侍郎,最是关心北狼关的将士。"
那位官员说完之后,立马转过头,生怕被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