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钦卿对那些没兴趣,自然也不愿意进学堂。
好在她阿奶没有提让她进学堂。
……
翌日,沈家大部队一起去了镇上。
沈老太自然也跟着去了。
对于几个孙子的学习,她还是挺上心的。
村子里如今不缺骡车,村长还特意让人建了一个马厩,安排了专门的人用来饲养骡子。
每月也给了固定的工钱。
青山村的人想要借用骡车,一次得给一文钱的借用费。
一文钱不多,若有事基本也都能拿的出来。
也正因为有这一文钱的束缚,不会让人随意的就不把骡子当成一回事,不管去哪里,都要来借上一借。
而这些收了的钱,便是用来给专门饲养骡子的人发的工钱。
对于这个决定,大伙都没有意见。
沈家只有一辆骡车,这么多人一道去镇上,还得买东西,显然是不够的。
于是沈学虑就去马厩那边借了一辆骡车,给了一文钱。
然后在登记册上写了今儿的日子,还写了自己的名字。
有了记载,月底对账就清楚明了了。
借了骡车,沈家人便浩浩荡荡的去了镇上。
扶苏镇上有两家学堂,分别在两条街上。
两家学堂的口碑差不多,束修也都是一年五两银子。
这些银子,对于一些普通的人家来说,确实是一笔大钱。
“怪不得都说读书人金贵,一年束修就得五两银子,这还不包括笔墨纸砚,可不金贵吗?”沈学虑咂咂嘴。
虽然他家现在有点银子了,但,他还是肉疼。
五两银子啊,这都能买多少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