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身材、容貌、娇小、温柔是她们最好的武器,看上去人畜无害,柔柔弱弱,其实在内心上和男人并无二致。
都是人,想得都差不多。
这社会上有一种女人,明明知道男人不爱她,非要一约饭就出去,事后一抹嘴,男生掏钱,美其名曰,男人就应该这样,无非就是因为一个字,馋。
饭后,男人开车送她回家,男人想干什么,岂会不知,不就是下半身那点事么?但是,她还是坐男人车回家,到最后一甩车门,连上楼邀请男人喝个咖啡的节目都没有,也无非因为一个字,懒。
不要觉得,这世上只有男人有奸懒馋滑的坏毛病,女人也一样。
当一个男人,很容易被女人的外表所迷惑时,一定要记住那句话,妇女能顶半边天。
人类很容易被外表迷惑,你觉得女人有时候像猫一样可爱,没准她不是猫,而是一只凶猛的猞猁狲。
真正爱你的女人,从来不会在你面前斤斤计较,走大街上去饭馆你就看吧,一抹嘴,女的结账的,不是俩人要结婚了,就是已经结婚了。
在男女关系上,我要赞美北京姑娘。
北京姑娘,大多数诚实话密心眼好,有礼有面人仗义。大飒蜜,敢爱敢恨嘴硬心软,热心肠不贪小便宜,更不矫揉造作。
我也算走过很多地方,北京姑娘最让我喜欢。用王朔对可凡的话说,你们上海女的不给男的花钱么?也太落后了。
单从姑娘论,我接触过的北京姑娘,跟影视剧里的北京姑娘无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李白玲、谭丽、乔乔;《奋斗》里面的米莱、杨晓芸;《北京爱情故事》里面的林夏。
王朔在锵锵里说,以前有压迫当红色娘子军,反抗。现在年轻女孩没钱就都去当小姐了。
小姐这个词,你们觉得原来是一个好词,现在变得不好了。我告诉你们,你们都错了,早在宋朝,小姐这个词就是坏的,就代表青楼女子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
钱惟演《玉堂逢辰录》记“掌茶酒宫人韩小姐”,此处小姐指宫廷侍女;马纯《陶朱新录》称吏部侍郎陈彦修的侍妾为小姐,亦属卑微身份。
洪迈《夷坚志》载“散乐林小姐”、“倡女杨小姐”,这个小姐,指代的就是特殊工作者。
元杂剧中,小姐才成为官宦千金的标准称呼。如《西厢记》中崔莺莺被僧人称为“河中开府崔相国的小姐”,红娘亦以小姐敬称。关汉卿《玉镜台》、乔吉《金金钱记》等剧均沿用此用法。
到了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英文Miss译为小姐,成为社交场合对未婚女性的通用敬称。茅盾《子夜》、巴金《家》等作品中都反映此类风尚。
一九四九年后,该词被视为有其他性质的标签,逐渐弃用,直到改革开放,又作为服务行业礼貌用语复兴,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小姐与特殊行业关联,才又变成了不好的词。
一丈青、皂莺、一朵云三人看上去表面服从王嘉胤舞剑,其实她们是想借舞剑来勾引石窟内的众英雄,行苟且之事,趁机拉拢就抚。
不代表她们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