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十万大山成了我的黄金宝库》

第366章 替身病人(第1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店里的沉默仍在继续。

小女孩在低头沉思,店老板则还是无法相信这件事情。

张伟当然知道,自己主动要给别人治病的事在一般人看来太过于蹊跷。

在底层社会,发生过太多事教会了大家“天上不会掉馅饼”和“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两件事。

但为了更好的能给爸爸治病,张伟不得不尝试一下。

其实这个想法还是受到方爷找志愿者试药这件事的启发,但之前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

直到遇到霍爷,得知他也是精神病人后他突然就灵光一现。

自己如果能找到有精神疾病的病人,送到跟爸爸不一样治疗方法的地方去治病。

那万一治好了,张山这边又多了一个退路。

当然这都是在张山在这家好医院里没治好的情况下才需要。

而且,这个治疗方法不能太贵,要不然负担着一个月治疗费用一百多万的病人。

要是再来一个别说上百万,就算是几十万一个月的他都很可能承受不了这个经济压力。

也就是说,这个不同于医院体系的治疗方案首先就是不能太贵,贵了顶不住。

其次就是要起码看起来听起来靠谱,虽然这个病人看起来像是帮张山趟雷的,但他不能真让人家去趟雷。

什么乱七八糟的地方都往里送。

当然,还有第三点,就是自己作为出钱的人,要有绝对的话语权。

送到什么地方、治疗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整个出资人和受资助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时候为止等等。

这些主动权必须在自己手上,这样可以省的被连累。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自己作为出资人,在法律上必须拥有绝对的免责权利。

就算最后病没有治好,自己也不应该承担任何法律上和道德上的风险。

毕竟脑病是全世界的疑难病症,自己也没那么大能带花个几万十几万就把它给治好了。

这些都是张伟在决定要找一个病人去试治疗方案的一瞬间想到的,这就是脑子反应快的好处。

一瞬间利弊都考虑好,省的踩坑。

这也是张伟在新闻上和身边朋友听来的,一些处世之道。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有菩萨心肠远远不够,还要有金刚手段才能在做想做事情的同时。

不被一些像动物一样的人类伤害。

片刻后,一直在思考这件事的小女孩终于开口了。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