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儿啊,父皇求你疯狂纳妾吧!》

第1675章(第1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第1675章

话音刚落。

立马就让周围的大臣们感到很诧异。

就连朱元璋也觉得很奇怪。

武昌这次的新科举,到底是什么制度?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都通过科举考试?

“教育改革不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

“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

朱元璋脸色有些凝重。

这可和他之前的预想完全不同。

朱标能够理解大家的状态,当初在武昌的时候,他也是相同的情况。

“武昌这个的教育改革,科举考试只是第一步。”

“在科举开始结束之后,还会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教育。”

“这个时候,会根据学生们选择的不同专业让他们进入到不同的领域。”

朱标将自己在武昌听到的那一套说了出来。

还分别举例想要走仕途和搞科研的不同情况。

至于其他类别,也简单的做了阐述。

这一轮停下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很是复杂。

朱元璋不禁问:“老六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岂不是为难学子?”

这回,轮到朱标替朱桢说话了。

“六弟这么多,的确会把整个教育体制复杂化。”

“但这样也可以因材施教,让学子们能够真正的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光发热。”

“而且这种更加系统化的学习,也能够让学子们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牢固。”

“这或许并非是一件坏事。”

听见朱桢这么一说,不少大臣默默点头。

曾经的科举考试,考试内容比较笼统,没有细分化。

这也导致了科举最终选拔出来的人才,认知也比较相似。

经过朱桢的这次改革。

的确弥补了以前科举时许多不曾考核的知识点,更加的全面。

而且由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发展的领域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考试科目,也让教育这件事情变得更加的专业。

“诸位爱卿,大家觉得武昌这次的教育搞改革结果如何啊?”

朱元璋想要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大臣们面面相觑,片刻后才有人说话。

“六王爷的安排的确比较新颖,大家前所未见。”

“不过按照当前的情况来看,大明已经不仅仅只需要做官的人才,更需要科研的人才。”

“或许可以一试!”

此话说得有道理。

朱元璋自己也清楚。

自从有了科学院和医学院,那可谓是真正的改变了大明老百姓的生活。

甚至还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问题。

那些海外就藩的皇子手中若是没有高科技武器,也不会拿下其他领土。

所以按照当前的局势。

说科研的人才权重比当官的人才多也不为过。

看着绝大多数的大臣们和太子都觉得朱桢这回的教育改革算是成功的。

朱元璋也懒得考虑这么多。

“既然老六这回的改革成绩不错,那就从明年开始,全大明都实施相同的政策!”

朱元璋已经发话,圣旨也在第一时间传下去。

另一边。

武昌的新科举开始已经结束。

高等学府的录取工作也在完成得差不多。

这日。

朱桢突然收到了朱标发过来的喜讯。

朱元璋同意全大明都采用新科举的制度!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也是朱桢一开始的目标。

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吓得收到消息的朱桢连夜快速收拾行李出发前往应天府。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