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久久书库>大明1805>第三八六章 行政区划问题

第三八六章 行政区划问题(第1页)

朱靖垣和萧锦安的讨论,确定了对南洋保留区管理思路。不过朱靖垣没有给各级衙门下指标,而是定了一个随时遇到随时处理的规矩。而且在朱靖垣自己担任总督期间,所有的迁徙行动都要报朱靖垣知晓。朱靖垣如果不回应,则等待三个月之后迁徙。如果朱靖垣在三个月内做出了回应,则按照朱靖垣的命令去处置。只不过,实际上,在保留区迁徙行动开始的早期,朱靖垣通常都会回应“立即执行”。所以,在这个行动开始的早期,等于是所有迁徙命令都需要朱靖垣审批。等保留区迁徙变成日常事务之后,朱靖垣就不会再做出回应了。实际就会形成迁徙命令签发之后等待三个月的惯例。这个三个月的时间可以供相应人员纠错。朱靖垣基本敲定了这件事情之后,就开始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了。朱靖垣正式就任了柔佛府同知之后,开始直接参与柔佛府的各项事务的时候,连续收到了一批中央朝廷的批复。这里面基本都是今年年前,甚至是去年上半年的申请。其中包括柔佛府去年秋决复核申请的批复。本来应该去年秋后处决的死刑犯,直接活过了整个去年秋天和冬天。现在已经入夏了,大明惯例是春天之前,秋天之后处决死刑犯,春夏季节是不执行的。所以这批死刑犯多活了一年。朱靖垣看到这些文件之后顿时就有点错愕。“这反应也太慢了吧,新天府的事情绝对不会拖到第二年的……”于是朱靖垣去查阅了更多的文件的情况,询问府衙到布政使司衙门的文书人员,简单统计了一下各类公文的传达速度。然后朱靖垣就发现,柔佛府,马六甲布政使司,乃至整个南洋地区,绝大部分的公文上传下达速度,都远远低于新天府。很多比较离谱的都已经超出了朝廷以往的规定和惯例。就比如说秋决复核。不过仔细分析之后朱靖垣也发现,这个情况在最近这两年开始逐步的好转。特别是自己来到南洋之后,几乎所有的事务的效率都提升了。包括原本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下来的批复文件,也在自己上任的时候直接落实了。这其中显然有自己个人身份的影响。但是就算是这样,朱靖垣感觉这个效率仍然不够,仍然不能与新天府相比。朱靖垣有了基本的认知之后,就忍不住在心中感慨:“这官僚体系的运转效率真的有点低,就这情况萧锦安还说这里没有问题?”朱靖垣有了这样的判断和感慨,就派人主动联络了萧锦安,想向他了解更多的情况,也想听听这个布政使的解释。这些从藩国出来的官员们,到底能不能胜任大明朝廷的职务?是因为真的缺乏官僚,才让不合格的尸位素餐吗?朱靖垣现在既是萧锦安的下属,但同时也是萧锦安的顶头上司。再加上朱靖垣这个皇子亲王的身份,萧锦安这个布政使收到消息,马上就来求见了。双方简单的打了招呼,仆人奉上了茶水之后,朱靖垣就直接说起了自己的发现。萧锦安听了之后顿时就有点慌,连忙解释和询问说:“殿下应该也已经发现了吧,这方面的情况其实已经有所好转了。”朱靖垣轻轻点头:“我的确发现了,两年之前的事务,是从上到下都是比较乱套的状态。“这两年的情况已经好了不少,否则我们就不是这么见面了。”萧锦安暗中松了口气,然后马上继续说明和解释情况:“由于大明的疆域大幅度的扩张,同时大规模的撤藩设省,几年前到处都缺少官吏。“我们这些从藩属国转过来的官员,刚刚接收大明中央朝廷体系的事务的时候,也都是稍微有点手足无措的。“现在我们这些藩属国出身的官员,基本适应了中央朝廷的事务运转逻辑。“停战第一年扩招的大学生,在过去两年也开始陆续毕业,迅速补充到官吏队伍中了。“与此同时,这几年的科举也在不断的扩招,所以官员体系已经基本补充起来了。“所以各级衙门内部层级之间的运作效率也在迅速的上升。“特斌是殿下来了之后,需要朝廷决定的那些文件,也都能迅速的得到回应了。“未来的情况肯定会继续好转的,所以我当初才没有汇报这方面的情况。”朱靖垣听了之后微微皱眉:“那萧布政有没有考虑过,这其中多少是我个人的影响造成的呢?“如果我走了呢?这里的各级衙门的效率,会不会断崖式的跌落?”萧锦安犹豫了几秒钟:“殿下,恕属下直言,咱们南洋本地的事务,也许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但是,需要与朝廷联络,需要朝廷批复的事情,肯定会受到影响。”朱靖垣突然想到了什么:“萧布政的意思是,限制当前衙门办事效率的关键问题,是朝廷的响应速度?”萧锦安知道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但是也就是这种特殊的话题,才能让这位特殊的皇子亲王真正在意。也只有他的这种身份,才能真正插手这种事务。如果自己能在这件事情上发挥出作用,才能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这对自己未来的仕途肯定是非常有利的。于是萧锦安仔细斟酌着语言,小心翼翼的向朱靖垣说明了自己的判断:“殿下,随着撤藩设省政策的不断推广,咱们大明的布政使司和府县的数量,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翻了几倍了。“曾经的藩国时代,藩国内部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藩国国王就能决定的。“包括秋决复核这种问题。“需要朝廷直接回应的问题并不多,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归鸿胪寺处理。“藩国变成布政使司之后,有大量的事务都需要朝廷决定了。“典型的例子还是秋决复核的问题。“就以秋决复核来看,朝廷相关衙门需要处理的复核文件和桉件的数量,也在过去几年中翻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原本朝廷相应的机构的规模和配置,是应对大明本土直辖的二十多个布政使司的。“现在看来,已经不足以应对目前的新局面了。“是以属下以为,现在地方撤藩设省的政策已经推进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到了应当调整朝廷各部机构以及地方行政区划的时候了。“这种事情,我们地方官本来没有置喙的余地,但殿下却可以。”朱靖垣已经陷入了沉思。萧锦安说的显然是有道理的。自己推行撤藩设省,把藩国变成了布政使司,朝廷的布政使司数量直接飙升了。中央朝廷吏部和户部的普通官员,可能已经记不住下面有多少个布政使司了,更加记不住各个布政使司的官员和大致情况了。布政使司送来的信息和档桉,这些朝廷机构也已经处理不过来了。否则秋决的事情不可能拖到第二年。很可能是自己来了南洋,所以相关衙门把南洋的事情挑出来,提前给解处理掉了。甚至于,之前新天府的行政效率高,除了有当地本来就是皇庄模式,基层官吏人员密度本来就比其他布政使司要高之外,很可能也有这种朝廷照顾自己管理的地方的因素在。这种问题的确重大,也的确不是能够贸然确定的。所以朱靖垣跟萧锦安继续讨论了一会儿,询问了更多的细节,就让他回去了。然后朱靖垣自己给自己老爹,大明皇帝朱简炎发了封电报。直接向中央朝廷确认相关情况的准确性。第二天上午,朱靖垣收到了一封长电报。朱简炎首先确认了朱靖垣和萧锦安的猜测。现在中央朝廷确实处理不过来下属布政使的日常事务了。从大规模撤藩设省开始,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很久了,但是最近才被认为是一个问题。前几年被缺少官员的问题覆盖了。之前朱简炎自己,以及吏部为首的衙门的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是朝廷各级衙门的手不够,所以管理不过来了。经过了持续几年的全力补充,目前各级官僚的员额上已经基本补全了。虽然中低级官员的水平仍然无法完全保障,但最起码该有的职务上都已经有人去干了。然后朝廷就发现了,就算是各级衙门都有了人之后,还是管不过来。真的是文件太多了,根本处理不过来。甚至于,就算是给中央衙署加人,这些人的上级也管理不过来。过去,财政相关的部门,内部对应每个布政使司,都会设立一个清吏司。现在清吏司数量翻了几倍,分管的官员根本认不清各个司的人都有谁。于是,最近吏部提了建议,要求裁撤合并一部分布政使司,扩大一部分布政使司。比如把浙江、福建、海东三布政使司合并,将广东、广西、交趾三布政使司合并。缅甸、贵族、云南三布政使司合并,朝鲜两布政使司与日本四布政使司合并。北直隶正式设立布政使司,北直隶与山东合并,南直隶单独设布政使司。大明的南北直隶不是两个省,而一大批“直辖府”,改布政使司能够降低管理压力。总而言之,吏部的建议,是减少布政使司的数量。朱靖垣现在问到行政效率的问题,朱简炎就直接把这个问题抛过来了。询问朱靖垣对这个改革建议有什么看法。朱靖垣看完之后就开始思考了。调整中央朝廷构架,以及地方行政区划,这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实际的操作中,绝对不是在文件上改几个名字,加上几个部门和人员,也不是在地图上画几条线就能解决的。关键是,目前的大明王朝,已经与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后世的任何朝代和国家,都已经截然不同了。自己前后的历史上,都已经找不到完全对应的情况,也就办法直接的借鉴历史经验了。朱靖垣可以想象,世祖皇帝也没办法留下直接的指导意见。顶多是传授一下现代管理学经验给后世子孙。按照朱靖垣记忆中的现代管理学经验,一个组织管理五到六个下属机构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成本也同样会比较高。通常管理十个左右的下属机构是比较合适的,管理二十多个下属机构就比较困难了。至于三十个以上,甚至五十个以上的下属机构,已经基本不可能管得过来了。大明现在的布政使司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级别。后世管理学能够提供的处理方案,通常有两个方向和思路可以参考。一个方向是分级。比如说有三十六个下属机构,那就设置六个分支机构,每个分支机构管理六个下属机构。这必然会增加管理人员的数量,也会对应的降低整体的运转效率。毕竟是多了一级转达信息和命令的中间层。对应的是古代的中央集权,到现代的统一制度。另一个方向是放权。给下属机构更多的权力,将部分本来有上级机构管辖的事情,放给下属机构自行决定。减少上级组织需要处理的事情的数量。这必然会降低上级组织对下属机构的控制力。本来就因为下属机构太多,上级机构相关人员都记不清下面都有哪些人了。再给下面放权,减少下面来上面刷存在感的机会,时间长了之后就可以各过各的了。对应的是古代的而封邦建国,以及现代的地方自治制度。秦灭六国之后,王朝统治区域大规模的扩张,真正控制了神州的所有核心地区。但是在制度上仍然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也就是两级行政区划。刚刚统一后的时候,秦国总共有三十六个郡,后来调整增加到了四十多个。这时候秦始皇的中央朝廷已经很难精确的掌控所有郡县的情况了。秦始皇后期频繁出巡,就有直观的控制地方的原因在内。到了汉代的时候,早期是封邦建国与郡县制并存,事实上是采用了分封放权的方法,来帮助控制中央朝廷难以直接控制的广阔土地。到了汉武帝时代,将全国正式分为十三部,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史最初是中央朝廷派出的监查人员,在西汉中后期逐步变成了地方行政长官,名称也由刺史改成了州牧。到此为止,神州核心地区的行政区划,正式从两级转向了三级。从此以后,历朝历代比较好大喜功的皇帝,不止一次尝试将三级再改回两级。因为他们都知道两级效率比三级更高。但是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在某种程度上失败了。同时在不断的重复中央派出机构变成地方行政机构过程。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明代的“巡抚”、“总督”。本来都是派出机构,结果都最终下沉变成了地方机构。同时也将意图实施的两级行政区划再次同步变成了三级。最后一次三级改两级的尝试,是大头首先改府为道,光头又试图撤销道,保留省、县两级。最终的结果,只是把府改成了道,道最后又改成了市。除了将历史习惯性称呼的“府城”给弄没了之后没有任何实际效果。县城、省城都可以说的很自然,市城说起来就很别扭,因为历史上它本来叫府城、州城。现在大明的官员为了减少布政使司数量,理所当然的要合并现有的布政使司。但是这样干就是扩大了布政使司的规模,让布政使司下属的州县数量暴涨。这是将上级管理压力下移了。以往一个布政使司管理的府的数量,通常只有几个到十几个,单纯从数量上看是少于中央朝廷直接管辖的布政使司的。但要同时考虑到,布政使司的地方官吏的水平,与中央朝廷的官吏的能力,是不可同意而语的,十几个府的数量已经不少了。如果将几个人口稠密的布政使司合并,会让布政使司下属府的数量超过二十甚至三十。这样府肯定就管不过来了。为了管理已经超出管理能力的下属的府,布政使司需要在内部设立派出机构,例如曾经的大元朝在行省下用过的“道”。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在布政使司下面增加一级行政机构。从布政使司、府、县三级,变成布政使司、道、府、县四级,除了行省变成了布政使司,剩下的都回到大元朝的模式。

书友推荐:狂龙医仙在都市盖世蛟龙一刀劈开修罗场(快穿)妖孽下山,五位师姐超宠我战神归来杨辰秦惜婚姻危机四伏官运亨通:从撞破女书记秘密开始跪在妻女墓前忏悔,我重生了狂战奶爸杨辰秦惜我都无敌了你跟我说复婚?狂龙医仙在都市重生:官运亨通穿越星际:妻荣夫贵不败神婿跟前任分手后,深情男二上位了!重生七零,搬空敌人仓库去下乡卢丹妮邓佳哲新婚甜蜜蜜,重生八零辣媳巧当家杨辰和秦惜为主角的都市小说九天战神杨辰秦惜
书友收藏:林清屏顾钧成风印吴铁军恐怖复苏冰山女总裁的贴身神医叶辰萧初然直上青云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云婳谢景行高手下山:绝色总裁送上门秦尘林心柔小说寒门差役仕途红人之驭娇有术医婿无双乔梁正义的使命妙手龙医琴琴李老板龙婿叶凡三分瘾白音洛周庭柯叶辰孙怡夏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