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久久书库>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第 56 章 明末下13

第 56 章 明末下13(第4页)

成化看完后很生气。

元宵张灯、翰林儒臣应制撰诗,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事。说他们:“不通典故,妄言讥议”,等于就是说他们狗屁不懂,胡说八道,根本不配在翰林院当官!

所以最后把他们几个打了一顿,贬到犄角旮旯去了。

但是翰林这些清流的膨胀,也能管中窥豹了。】

朱元璋心里暗叹:真是反了天了!

【当然,清流浊流这两条路也不是完全的泾渭分明,也有一些翰林会主动申请外放,去地方做出一番成绩,然后风风光光的回京担任六

部高官,或者也有不是庶吉士甚至不是进士出身的能够晋身内阁。

但是相对来说,这些都是少数。

有历史学家统计过明朝162位阁臣入阁前的履历,其中进士出身的157人,当过翰林官的有139人,考取了庶吉士的则有87人。】

【当然,这162个阁臣中,崇祯一朝就贡献了50个——这也是崇祯乱搞的一个经典表现。

再刨除掉永乐、洪熙、宣德他们祖孙三个草创时期的18位,剩下那一百位的出身和履历,基本可以对应“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庶吉士为储相?()_[(()”这两点中后期的选官潜规则。】

崇祯脸上变得有些煞白,他居然换了五十个阁臣?!

啊这……他也太能折腾了。

【可在up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这162个人里,担任过地方官职的,只有21位,其他都是走清流路线的,包括大名鼎鼎的张居正。

张居正在考取庶吉士后,一直在翰林院和东宫之间当了二十年清流,然后一举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不过月余,就与太子潜邸故讲官陈以勤一起入阁,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可天下又有几个张居正呢?

这些清流出身的翰林官没有经过基层的锻炼,没有地方工作经历,对庶务不能说一窍不通吧,至少也是两眼一抹黑,能力不足。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书生匠气,长于道德文章,短于治政抚民。

隆庆朝的内阁首辅高拱,曾经就直白地批判过这种阁臣铨选方法:“圣祖罢丞相,分其权于六卿,而上自裁决。成祖始制内阁,以翰林官七人处之,备问代言,商榷政务,极其宠密,然未有平章之任也。”

“嗣后遂理机务庶政。比其久也,则遂隆以师保之官,称辅臣焉,虽无宰相之名,有其实矣。”

“然皆出诸翰林,翰林之官皆出诸首甲与夫庶吉士之选留者,其选也以诗文,其教也以诗文,而他无事焉。”

“夫用之为侍从而以诗文犹之可也,今既用于平章而犹以诗文,则岂非所用非所养、所养非所用乎?”

“今也止教诗文,更无一言及于君德治道,而又每每送行贺寿,以为文栽花种柳,以为诗群天下英才,为此无谓之事,而乃以为养相材,远矣。”】

朱元璋赞道:“这奏疏可称得上是字字珠玑。”

只会写道德文章的词臣,连怎么种地都不了解,怎么能管理好民生?!

【但是,制度和政策具有延续性的,创立时的重大缺陷可能并不会随着发展而自然修补好。而是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执政者,能以个人意志打破延续性,修补制度的缺陷。但是很遗憾,有明一代不管是君主还是首辅,这种给制度和重大政策补窟窿的人,寥寥无几。

所以内阁的权柄越来越大,越来越正规化、制度化,可阁臣的铨选却没有进行适时的调整,导致许多阁臣都是些“笔下虽有前言,胸中实无一策”的

()清谈选手,政治上逐渐丧失活力,政府自然也就逐渐丧失社会管理能力。

大明的糜烂,有他们的一部分贡献。】

书友推荐:跟前任分手后,深情男二上位了!离婚吧,渣男前夫滚远点春日宴温顺小娇妻,离婚后一身反骨烈火浇愁一刀劈开修罗场(快穿)龙王殿主战王在世医婿无双官嫂池恩宁楚黎川的小说妖夫在上杨枭顾清衣主角南潇谢承宇再续前缘的小说乖巧替身藏起孕肚光速跑路我给天后写歌,你们说我薅羊毛?逆天双宝:神医娘亲又掉马了山海提灯诡异难杀?抱歉,我才是真正不死扼元
书友收藏:仕途红人之驭娇有术烂尾楼风波医道官途之绝对权力康师傅刘佳怡琴琴李老板千里宦途继承无限游戏安全屋顾总,夫人离婚后成了全球首富误入官路老秦吴晴晴顾北弦苏婳(顾北弦苏婳)免费阅读无弹窗协议到期,前妻改嫁死对头绝色神医:惊世五小姐龙婿陆凡医仙临都玄天龙尊天眼鸿途叶辰萧初然铁锤求子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