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书库

久久书库>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十九章 兵出先行意果决(第1页)

第十九章 兵出先行意果决(第1页)

听罢李世民之策,李渊再三思酌,问李建成意见。李建成沉吟片刻,以为李世民之策,不失为破局之策。待得裴寂等群臣到至,李渊已被李世民说动,再问诸臣。诸臣见李渊主意已定,遂即便本是不欲李世民再领兵出征者,亦只得多附和李世民之议,便就定下。

当日,起草诏书,授李世民为并州道行军大总管,便宜行事,酂国公窦轨为其佐,总督左卫大将军李孝基、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右翊卫大将军李神通、右千牛卫大将军李道玄、右骁卫大将军宗罗睺、右武卫大将军李安远、右卫将军李高迁、左骁卫将军马三宝、左领军将军张平高、左监门将军樊兴等诸部,并及秦王府诸将各部,又有独孤怀恩、李仲文、姜宝谊等等各部从之,张纶等参军事,出援刘武周、讨伐李善道,克日启程。

又授太子李建成陕虢道行军大总管,便宜行事,总督右领军卫大将军窦琮、左武卫大将军王长谐、右武卫将军钱九陇,并及韦挺、冯立、谢叔方、慕容罗睺、雷永吉、何潘仁、杨毛、阳屯、魏进等等各将各部,出潼关以攻陕县、弘农郡等地,王珪、窦诞、陈演寿、李袭誉等从佐之。

两路兵马,以李世民部为主力,李建成部为偏师。

合计出兵十余万众,几是将关中能够调动的野战兵力尽数调出,可以说是大出兵。

传檄州郡:“天祸隋室,宇内分崩,豺狼当道,苍生倒悬。朕膺命承乾,思拯黎元於水火。善道既悖,复来寇我,乃举兵以清妖孽。太子建成才略冠世,秦王世民英俊奋发,今统率貔貅,分道并进,奉命荡逆。王师所指,逆者必诛。凡我将士,宜戮力同心,恢弘志气,务在克捷。四方忠义之士,共奋义勇,应机立功,共剪凶残,永宁区宇。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诏书既下,再又於当日,遣使北上,驰赴突厥王庭,向处罗可汗许以重利,请求突厥遣兵相助;又仍於当日,另遣一使,潜赴洛阳,密联王世充,陈说利害,说其亦出兵夹攻李善道。

两路使者,皆是昼夜兼行,不得延滞。

又两道诏书,一送去刘武周,告知唐将出兵以援;一下与太原城,令刘弘基、刘政会等严守城池,整缮甲兵,以待大军之至。复特地再专敕并州诸郡县豪杰,指明唐军劲旅百万将至,望彼等可在唐军到后,凡仍属唐地者,协力抗敌,勿为贼众所诱;为汉军此前所陷之地民者,望彼等可群起响应,其有能聚众自保、斩将归附者,朝廷必厚加封赏,授以官爵。

诸道令旨接连递送,十余万兵马星夜整备,粮秣器械昼夜调集,关中诸仓悉数开启,民夫转运,舟车不断。端得兴师动众,声势浩大!一时间,西自陇右,东至河东,无不震动。

却是好在此战所用的兵马、粮秣、民夫,之前已经大多调配在了长安左近,乃数日后,大军便整备即毕,需要的粮械也大都齐备,仅待出征令下。就先祭太庙,告於列祖列宗,继祭南、北两郊,又祭过天地,然后李建成、李世民拜辞李渊,遂各引兵马,先后开拔,自长安启行。

旌旗蔽日,戈甲连云,鼓行而进。百姓夹道观瞻,见此军容,皆谓真天兵出也。

是天下乱之已久,何止山东多年来战火不息,关中亦久苦兵革,人心思定,望治如渴。而又较与薛举父子诸辈,李渊入长安后,颇显仁政,故唐军之此出,沿途士民是有称赞之者。

兵出长安之后,李建成率本军趋潼关,李世民则留下主力在后,率骁骑千数为前锋,疾驰先行。却这身为主帅,不与大军同行,岂不怪哉?然李世民军中诸将,无论大将、偏裨、以至寻常兵卒,对他此举却都是见惯不怪,无人惊诧。李世民文武兼资,射术超群,他过往诸战,不但运筹帷幄,且常离军亲出,只引从骑些许,往探敌情,又临战之际,每每身先士卒,亲冒矢石,率轻骑迂回奔袭敌阵,屡建奇功。此番引骑先行疾进,正是其一贯骁勇果决之作风。

渡过渭水,西北而前,至黄河西岸,李世民引骑一路北进,狂飙奔行,行两三日,已至延安郡。延安总管段德操迎在南界。两下相见,段德操行礼罢了,引李世民入郡,到了延安郡最南边的义川县外营中。时刚入暮。李世民却不进营,驰马而东,至黄河岸边,眺望对岸。

隔着滚滚大河,对岸便是河东文城郡,东为吉昌县,东北为文城县。

此郡向北,为河东之龙泉郡。此郡与龙泉郡向东,为河东重镇临汾郡,两郡皆与临汾郡接壤。临汾郡向北,是亦为重镇的西河郡。还回龙泉郡,再北为离石郡。离石郡向东,即太原郡。

“段公,近日梁师都可有异动?”立马河边,风从河面吹来,卷动李世民的披风猎猎作响。

段德操拱手答道:“或许是汉军与梁师勾结,昨日,梁师都遣兵北来,突入郡境,袭郡边镇,然仆早有防备,斩其步骑百余人,夺其马匹器械甚众,贼已退去。此事,仆已奏报朝廷。”

论以战功,守边者有时候可能看着不及出征大将显赫,却往往更为艰险持久,稍有疏忽,便可能导致敌军长驱直入,危及腹地。段德操为北齐名将段韶之子,通晓兵略,镇守延安年余,巡防不懈,始终严阵以待,在与梁师都的交锋中屡挫其兵,境内赖以安宁,功绩实不可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