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发布的快讯报道用了一页多,专门介绍第四部分内容,因为实验结果确实非常惊人,“王浩教授以及其团队声称,利用强湮灭力场对于物质的磁化效应,制造出了变异元素。”
“材料检测中心的汪辉教授确定,他们在磁化残留物中检测到了一种全新的铁元素。”
“它的原子结构和铁元素相同,并非铁元素的同位素,同时,它拥有和铁元素相同的化学特性,却拥有不同的物理特性。”
“这种变异元素的发现,或许会成为人类实现新一次科技革-命的锲机……”
最后的发现太重要了,可以说颠覆了人类对于元素的认知。
以往对于元素的认知中,同样的原子结构就代表同样的元素,核外电子决定了元素特性,但同样的原子结构就会拥有同样的核外电子。
现在所发现的变异元素,原子结构和铁元素完全相同,化学特性也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所拥有的物理特性。
这是什么样的元素?
难道强湮灭力场带来的磁化效应,还可以改变元素的物理特性?
在《自然》杂志发布的成果,再次引起了一片议论,消息都不在局限于学界,大众舆论都在讨论相关的问题。
有很多学者站出来,都希望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能够公开变异元素更多的消息。
同时,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变异元素,是否只是一种全新的化合物,只是实验测定出现了错误?”
“变异元素和科学不符!”
“原子结构完全相同,物理特性又怎么会不同?”
“也许只是铁的同位素?”
“……”
当舆论一片热议的时候,很多学者都看向了国际湮灭理论组织。
全世界除了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就只有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才能制造出强湮灭力场。
如果两个机构同时有发现,自然就证明研究是真实的,否则只凭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发布的结果,就很难做出判断。
万一,实验出现了错误呢?
还有阴谋论者认为,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可能会故意发布虚假信息,引导一个错误的研究方向,来误导其他研究机构。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就不得不站出来了。
恩波利-库博再也没有了任何的兴奋,而是硬着头皮接受了记者采访,并表示,“我们会对于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发布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一句话,其他就没有了。
恩波利-库博不高兴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才刚在组织内部说过要进行全新的研究,争取短期内赶超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结果……
对方一口气发布了十六个实验,而且看起来一个比一个重大。